七 你召唤我们,教我们领会你的言语:“道”,这“道”是“和你天主同在”[1]的天主,是永永不寂的言语,常自表达一切,无起无讫,无先无后,永久而同时表达一切,否则便有时间,有变化,便不是真正的永恒,真正的不朽不灭。 我的天主,我认识这一点,并向你致谢。主啊,我承认我认识这一点,凡不辜负确切的真理的人,也和我一起认识这一点,并且赞颂你。我们知道,主啊,我们知道死和生,即是先有而后无,或先无而后有。因此你的“道”既然常生常在,永永无极,则无所谓逝,亦无所谓继。你用了和你永恒同在的“道”,永永地说着你要说的一切,而命令造成的东西便造成了,你惟有用言语创造,别无其他方式;但你用言语创造的东西,既不是全部同时造成,也不是永远存在。 八 主,我的天主,请问原因在哪里?我捉摸到一些,但只意会而不能言传;一切开始存在或停止存在的东西,仅仅在你无始无终的永恒思想中认为应开始或应停止时才开始存在或停止存在,这思想即是你的“道”,这“道”也是“元始,因为他向我们讲了话,”[2]他在福音中通过肉体而说话,他的声音自外进入人们的耳朵,教人们信从,教人们在内心追求他,在这位独一无二的良师所教诲门弟子的永恒真理中获致他。 主啊,在那里我听到你的声音对我说:“凡训导我们的,才是对我们说话;凡不训导我们,即使说话,也等于不对我们说。”除了不变的真理外,谁训导我们?即使我们在变易的受造物之前受到教益,也是为引导我们走向不变的真理,我们立而恭听,庶几真受其益,所谓“听到新郎的声音而喜乐”,[3]因为使我们归向本原。他的所以是“元始”,因为他若非常在,则我们将彷徨而无所归宿。我们的所以能放弃错误,当然是认识之后才能迷途知返,而我们的所以能认识,是由于他教导我们,因为他是“元始”,并且向我们说了话。 九 天主,你在“元始”之中,在你的“道”之中,在你的圣子之中,在你的德能、智慧、真理之中,奇妙地说话、并奇妙地工作。谁能领会其中奥旨?谁能阐述?谁能不断照耀我、敲击我的心而不使受损伤?我既恐惧,又热爱:恐惧,因为我和他有不同之处;热爱,因为我和他有相同之处。智慧,是智慧照耀我,拨开我的乌云,但当我在忧患的阴霾重重压迫下支持不住时,这乌云又从而笼罩我,“我的力量因贫困而损耗,”[4]以致不能承担我的富裕,直到你、主,“赦免了我一切罪过,医治了我一切病症,救我的性命脱离死亡,以兹惠仁爱作为我的冠冕,以恩物满足我的愿望,使我返老还童,矫健如鹰”。[5]“我们的得救,赖于希望,并用坚忍的信心等待你的诺言”。[6]让每人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心灵中听取你潜在的言语吧,我是信赖你的话,我要高喊说:“主啊,你所造的多么伟大,你用智慧造成了万有。”[7]这智慧便是“元始”而你在这“元始”之中造成了天地。 十 有些人满怀充塞着成见,向我们诘问:“天主在创造天地之前做些什么?如果闲着无所事事,何不常无所为,犹如他以后停止工作一样?如果天主为了创造从未创造过的东西,有新的行动、新的意愿,那末怎能说是真正的永恒?前所未有的意愿又从何处发生?天主的意愿不由受造而来,而是在乎造物之前,因为创造一物之前,创造者先有意愿。所以天主的意愿属于天主的本体。天主的本体中如产生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则天主的本体不能说是真正的永恒;既然天主创造的意愿是永远的,那末受造为何不也是永远的呢?” 十一 说这些话的人还没有了解你,天主的智慧、一切思想的光明。他们还没有懂得在你之中所由你创造的东西是怎样造成的,他们力求领略永恒的意义,他们的心却沉浮于事物过去和未来的波浪之中,依然无所着落。 谁能遏止这种思想,而凝神伫立,稍一揽取卓然不移的永恒的光辉,和川流不息的时间作一比较,可知二者绝对不能比拟,时间不论如何悠久,也不过是流光的相续,不能同时伸展延留,永恒却没有过去,整个只有现在,而时间不能整个是现在,他们可以看到一切过去都被将来所驱除,一切将来又随过去而过去,而一切过去和将来却出自永远的现在。谁能把定人的思想,使它驻足谛观无古往无今来的永恒怎样屹立着调遣将来和过去的时间? 我的手能不能呢?我的口舌的手能不能通过言语作出这样的奇迹呢? 十二 对于提出:“天主创造天地前在做什么?”这样的问题的人,我如此答复。 我不采用那种打趣式的答语来解决这严重问题,说:“天主正在为放言高论者准备地狱。”看清楚是一回事,打趣是另一回事。我不作这样的答复。我对不知道的事宁愿回答说:“不知道”,不愿嘲笑探赜索隐的人或赞许解答乖误的人。 但是,我的天主,我说你是万有的创造者,如果天地二字指一切受造之物,我敢大胆地说:天主在创造天地之前,不造一物。因为如果造,那末除了创造受造之物外,能造什么?巴不得我能知道我所愿知道而且知之有益的一切,犹如我知道在一切受造之物造成之前,别无受造之物。
[1] 见《约翰福音》1章1节。 [2]同上:8章25节。 [3] 见《约翰福音》3章29节。 [4] 见《诗篇》30首11节。 [5] 同上,103首3—5节。 [6] 见《罗马书》8章24节。 [7] 见《诗篇》103首4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