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者》周报文章:《毛主席、土地和农民》 [1976年10月]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者》周报文章:《毛主席、土地和农民》
  
  【本刊讯】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革命者》周报九月十八日发表一篇文章,题为《毛主席、土地和农民》,摘要如下:
  
  毛泽东主席特别重视农业。这并不因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而因为他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马列主义思想家之一。
  
  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规定了中国农村社会斗争问题的理论和立场。毛主席深刻了解农民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中国社会的特点,他是中国革命的创始人。
  
  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改。这是人民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突出特点。
  
  由于中国农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苦难,革命胜利前的农业生产水平极低。农民们过着悲惨的生活。而仅占人口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国内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耕地。农民向地主租土地,将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交给地主做租子。同时还要受地主的高利贷盘剥。所有这些原因使中国贫农过着困苦的生活。农民遭遇的困境,正是进行中国革命的基本原因。
  
  以已故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就关心农民问题,特别是土改问题。
  
  解放初,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进行了土地改革。这是长征时期以湖南农民运动为最突出例子的一系列农民起义和运动的继续。
  
  由于进行土改,农村的全面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
  
  根据毛主席的说法,首先必须划定农村社会阶级,即:“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因此,毛主席分析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局势,以他卓越的天才,清晰地划分了农村社会的各阶级。
  
  在此基础上,毛主席制定了土改的指示,这条路线基本上集中体现为: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制度。
  
  在进行土改过程中,依靠的基本力量是贫农。毛主席指出:“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因为这些人遭受欺辱和压迫。应该团结中农,因为他们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如果不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土改,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是基于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二是联合中农和不侵犯其利益。
  
  毛主席要求进行土改的干部致力于发动群众。在进行土改中,有“左”和右倾路线干扰的问题。右的路线是企图进行“和平土改”。而“左”的路线则要以对待地、富的方法对待有少量剥削,但不是剥削阶级的中农。
  
  在准备进行土改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运用了发动群众的方法,采取了访贫问苦的方式,以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这样,每天同他们接触,召开群众会,由贫、雇农倾诉过去遭受的苦难和悲剧,来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
  
  此外,成立了农民组织,这些组织是农民协会的前身。
  
  这样,中国农民胜利了,土地问题解决了。开始建立初级合作社,之后又转入为高级社。
  
  高级社阶段之后,中国进入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在这个阶段,消灭了富农剥削。
  
  中国农业走上集体化道路是实现农业社会主义道路上各阶段的自然发展。
  
  这样,毛主席的伟大理想终于在全中国胜利地实现了。
  
  毛主席逝世了,但他的事业在中国的土地上深深地、深深地扎了根。
  
  毛主席逝世了,但他的思想在新中国的田野、土地、平原和山地生长、开花、结果。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10.09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