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新闻》刊登该报举行的座谈会记录《毛泽东思想已在“大地”生根》
[1976年09月]
日本《东京新闻》刊登该报举行的座谈会记录《毛泽东思想已在“大地”生根》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九月十日报道该报举行的一次座谈会发言记录,标题是《毛泽东思想已在“大地”生根》,摘要如下:
中国八亿人民所敬仰的大救星、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国际上,不仅对社会主义运动,而且对第三世界也有巨大影响。他在发展国际政治方面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日趋深化的中苏对立和美中接近。本报(国际部部长出田裕)特邀请野村浩一(立教大学中国近代和现代史教授)、太田胜洪(法政大学中国政治教授)两人扼要地谈一谈毛主席的业绩和思想,看看他在现代史中所占的地位。开辟了第三世界解放的道路
问:毛泽东主席是新中国的建国之父,同时对现代世界有巨大影响。在现代史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但在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太田:毛主席和中国革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我认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实质上可以和俄国革命相比的世界。中国从反殖民主义出发,实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新的国家。这是第三世界争取解放的一个样板。一九二○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殖民地、民族解放问题提纲,当时还不知道实行殖民地革命的具体方法。这个问题要由民族解放运动的当事者去解决,找到这条路的人就是毛主席。从殖民地独立和民族解放这方面来看,毛主席留下了伟大的足迹,它的意义是永存的。推翻旧制度,永远为人民服务
问: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或者说特点在什么地方?请把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和对过去、现在、将来的世界的影响联系起来谈一谈。
太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看关键在于弄清楚是什么动力推动了他。要打破旧“框框”,这是他从幼年时代开始一贯坚持的态度,这就是对旧秩序、旧的世界观等“框框”的反抗。
野村:毛主席向现代世界提出了自力更生的思想,没有这个思想,中国革命也许会一事无成。而且这个自力更生的思想导致第三世界的解放。
比什么都更为重要的是明确提出了革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这样一条原则。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巨大特点。
和俄国革命比较,毛主席和列宁,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都有不同。列宁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流亡中渡过的,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完成了革命。而毛主席立足于中国大地,把重点放在自力更生上。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了,使之变成扎根于中国大地的土生土长的东西。这就是中国革命的独到之处。
毛泽东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之点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批判苏联修正主义的巨大动力。毛主席说共产党应该为人民服务。他在批判邓小平的时候作出的指示也说,“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可以防止修正主义。
因此,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指导着第三世界的解放,另一方面又是对社会主义官僚化的批判。
太田:看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状况,也是这样。一般地说,在建立了那么胜利辉煌的国家之后,就应该建立巩固这个国家的“制度”。然而毛主席却几次亲自推翻这个制度。不断地树立新的思想方法,决不让制度就此固定下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独到之处。在考虑今后的世界历史前程时,在先进国家中不是也会引起共鸣,并产生强大的影响吗?既是战略家又是理想家
问:毛主席为什么能这样长期地保持作为中国人民最高领导人的地位?为什么在不断的激烈的路线斗争中总能取胜呢?
野村:从权力政治方面来看,毛主席渡过了两个困难时期。一个是长征以前的江西苏维埃时代,另一个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调整时期”。
在江西时代,毛主席全力保卫苏维埃。最后进行长征,在这个期间逐步地掌握了领导权。他的做法是用事实来解决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时期,是从被架空的状况直接向群众呼吁,设法打开局面,终于取得了成功。他克服一切困难的背景是充分利用在革命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威望,并且不断地唤醒群众,这两个方面一个也不能少。
太田:解决了一次权力斗争以后,也不墨守成规,必然还要“打破”这个框框。而且成败一定要以群众为基础进行检验。例如一九五九年就大跃进、人民公社政策同彭德怀进行了大辩论。彭德怀批评毛主席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政策,指责这政策破坏了经济上的各种关系。而毛主席反驳说搞大跃进的是群众。公开展开争论,而不采取在密室中决定事情的做法,这是毛主席一直能保持领袖地位的秘诀。
问:毛主席从来不采取防守姿态而总是采取积极进攻的姿态,是这样吗?
野村:谈到解放前毛主席是怎样打倒敌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毛主席是发挥了富于艺术性的高明的战略家的才能。而解放以后,逆流而进的理想家的形象很鲜明。
太田:自己登上了最高级的地位,也敢于打破这个地位。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人。
野村:如果问,他为什么老是“挑战”?那就只能回答说这样的人物才真正是革命家。看到群众“受压迫”,就忍不住要起来反抗,解放他们。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9.2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