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南文章谈地震时在天津的经历:《难忘的五十小时》
[1976年08月]
叶南文章谈地震时在天津的经历:《难忘的五十小时》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十日刊登叶楚伧的儿子、原国民党国防部第二厅副厅长叶南写的文章,题目是《难忘的五十小时》,摘要如下:
这次来天津参加化工专业交易会,使我又有一次机会和天津同胞接近,内心感到欣慰。而事实,完全意想不到竟把在海外数千里外的我,和天津同胞结下了患难相共、生死相关的深厚情谊。梦中惊醒大厦震荡七月二十六日傍晚由北京到了天津。很快到达了在解放路上的天津友谊宾馆。服务人员都是二十来岁新中国的青年,彬彬有礼,殷勤、活泼,使我毫无旅居之感。加以住在宾馆的来宾都是来自五洲四海的友人,欢聚一堂,凭着这一所大厦给我们无上的旅中温暖。服务员来营救我们七月二十七日是北方夏季的标准日子,阳光普照,气候干热,早晨路旁男女老幼操练身体。我亦杂在人丛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时入深夜,万籁寂静,和纽约通长途电话后,倦极而眠。那知道静止的夜色中酝酿着强烈自然灾害,地壳深处,蕴藏着山崩岩裂的危机。在二十八日晨三时四十分,我在梦中惊醒,只觉得整个大厦震荡摇撼,发出沉重的崩裂声音,屋内灯火全熄,伸手不见五指;但是在窗外东北方远处,一道白光,雷电般的从地面直冲云霄,同时震人耳膜的巨响从四面八方骤然爆炸,使我失去了计算智能、方向观念,甚至于恐惧的感觉。在这一刹那才意会到遭遇着大地震。在几分钟内地震的高潮渐渐的平下来,在太平梯口,黑暗中渐渐露出了手电筒的光芒,服务人员正踩踏着震落地面的水泥块、砖块、木条、铁架,来营救我们。每个房间都有人摸索出来,所有的人始终保持着镇定,撤离到宾馆门外的大公用车上。何以能如此?主要是服务人员的真正的“处变不惊”感导我们,使我们很有信心把我们每个人的安危交给了他们。整个宾馆的旅客全部撤离险地以后,天色甫明,我们的公用车移动到宽大的解放路中间。我们看到在解放路上成群的自行车,象平时一样穿梭般的向南北东西各个方向疾驰而过。他们往哪儿去?在这么严重的时候,他们还不跟他们家人在一起,而各人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是多么优良的品质,是多么感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们的家人又是需要有多大的坚毅力,才能做到“先公后私”,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家庭私情之上。
在沉思中不知不觉地已被公用车的司机把我们驶到天津体育场了。跟着又把我们接到在郊外的天津俱乐部。
一路上从体育场到俱乐部途中,看到震塌的房屋,有的前面的墙倒了,有的断了一座屋栉,我们车辆所经之地,街边已搭满帐篷,人们注视我们的行列,我们亦关注到他们处境,在多少的目光中,我看不到悲哀的表情,看到的只是顽强的毅奋。灾害是可恨,但是不怕灾害的挑战,而抱着必胜的决心,就是天津同胞的气概,亦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性。不顾安危重入宾馆时间过得很快,未及晌午,去友谊宾馆取物的人员,把各人最急需的梳洗牙刷用品等类装在洗衣袋内(每个袋都有房间号码),交给每一个客人。我把三二九号洗衣袋打开时,赫然发现我的一对假牙,放在袋内。
接待同志们,不顾自身安危,重入百尺危楼,陆续的搬取宾客们的挂箱箧财物,原璧还给物主,贵重如钻戒宝石,轻贱似一鞋一袜,一件未缺,这种无我的精神,高尚的品格,使受惠者感激而钦佩。
地壳又在颤抖,此处已不是险地,但是震区中央在那儿,一定有更多的破坏。革委会李秘书长来慰问我们,才知道唐山受到重大的损失,天津东北区,亦蒙受着较大的摧残,北京受震是较为轻的。
因此我们都想象大概我们可能转移到北京了。我们的转移去向是领导方面的一个重要决策。在俱乐部等待的十几小时内,天津与北京往返的商讨。最后,蒋处长向我们宣布,“中央为了使外宾获得绝对安全计,决定送大家到上海”。
三十日拂晓,列车进了上海北站。自地震开始整整是五十小时了,我们的旅程亦就告了一个段落。引用贸促会上海分会孙主任在上海招待会上所说的话“中国人民有志气,一定把被毁坏的家园,更灿烂更光辉地重新建设起来。”同时亦要引用招待会上来宾们各别表达的话“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有坚强组织的政府,有矢志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有团结一致的人民,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灾害,亦可以战胜一切人为的灾害。”我就以宾主的意见来结束这篇事实经过的报道吧!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8.1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