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中人民友协季刊《新中国》载文:《中国的“明日之城”》 [1976年06月]

  

  美中人民友协季刊《新中国》载文:《中国的“明日之城”》
  
  说中国通过革命正在把建立具有城乡优点的城市之梦想变成现实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六月二十二日译载美中人民友协季刊《新中国》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明日之城”》,摘要如下:
  
  (香港《文汇报》编者按:作者斯托克韦尔是一本科学杂志的编辑,他出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返回美国,去年底到中国访问。)
  
  自从世界上建成第一个城市以来,历代的哲学家们,便不断构思建立一个“明日之城”。他们设想要使这个“明日之城”能够具备城市和乡村的优点。哲学家们描绘出一个花园城市,它既能生产粮食,又能生产工业品,而且还可以变废为利,使环境不会受污染。在这些城市中,人们既接近大自然,又离开学校、商店、剧场不远。
  
  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曾梦想过建立天堂般的“明日之城”。现在,中国人通过革命,正在把这些梦想变成现实。虽然中国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她在工农业方面已取得很可观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她能改善所有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村人口和百分之二十的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而在很多国家,工业化是靠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完成的。
  
  一个旧地重游的旅客会看到每处都有进展,即使对一个粗心的观察家来说,他也会感到,更大的进展快要出现。
  
  阔别北京三十四年后第一次回去参观,首先注意到的,是北京到处都种了树。在北京不再看到乞丐、黄包车,或游荡的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花园城市的雏形。
  
  中国在解放前,树木被砍来生火。饥荒后,很多树都死掉,因为饥民剥下树皮充饥。可是现在,整个北京林木苍翠,使旅客感到仿如置身花园之中。解放以来,北京植树多达数百万株,单在一九七四年便达六十五万株。一个城市设计家说:“哪里有街道,哪里便有树木。”树木能减少城市尘埃,遮挡烈日,使人感到接近大自然。这种感觉在西方的大城市中是从没有的。
  
  把城乡生活结合得最好的例子是大庆油田。从一开始,大庆便把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站在大庆,举目四望尽是玉米、小麦田地。油井装在水泥小屋内,仅比地面上的麦穗高出数尺。油管则铺设在地下。低矮的建筑物散布各处,这些建筑物有住宅、商店、学校、粮店、邮局、诊所、浴室、理发店、戏院、气象站、拖拉机站、面粉厂和修配厂等。在行政上,大庆划分为三个镇、四十一个村、三个人民公社。但大庆人称它为“农村城市”。农忙时,石油工人到田里协助家属种地;农闲时,家属又协助石油工人建厂修路。相互的合作已逐渐洗刷工农之间的差别。为减少体力、脑力劳动的差别,干部与工人一同劳动,工人与干部一道商讨企业管理问题。大学则把课堂办到农村工厂去。
  
  倘若大庆没有综合治理三废,从而避免污染的话,那也难以成为一个花园城市。大庆把炼油厂排泄出来的三废,用来生产腊烛、肥皂、药品和电灯泡等。以前,炼油厂的一些催化剂用完后就倾倒在一个水池中。虽然它会造成人畜中毒,但却是世界各地很多炼油厂的处理办法。大庆人把它变成一种极有效的化学磷肥。
  
  在中国各地,人们正为改造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克服三大差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建成一批批既美丽又实际的乡村城市。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6.2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