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纪录片在巴黎上映以后
[1976年06月]
《愚公移山》纪录片在巴黎上映以后
【本刊讯】巴黎六月十二日消息:荷兰著名电影导演约里斯·伊文思和法国电影工作者玛斯琳·罗丽丹摄制的介绍中国的大型纪录片《愚公移山》,在巴黎已经放映了三个月,一直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且引起了法国舆论界和电影界的重视和好评。
《愚公移山》是由十二部独立的影片组成的,放映时间达十二小时。这十二部影片通过对大庆油田、上海电机厂、山东的一个渔村、南京的一个部队的营房、北京第三十一中学、上海第三药店、北京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一个京剧团、一个杂技团等单位的介绍,反映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中国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商业工作者、教员、文艺工作者和妇女坚持继续革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精神面貌,显示了中国各条战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约里斯·伊文思和玛斯琳·罗丽丹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多次前来中国,在中国电影工作者的协助下,进行了大量工作,拍摄了能放映一百二十小时的影片,从中剪辑成了这部《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从三月十日在巴黎大学生集中的拉丁区的四家电影院开始公映,始终吸引着大量观众。观众有来自巴黎各区的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人民,也有来自法国各地的各界人士。有的中学的学生包了全场,看完以后还进行讨论。有些工会的基层组织,也组织所属会员去看这部影片。
法国《红色人道报》、《人民日报》和法中友好协会都号召法国朋友去看这部电影。丹麦哥本哈根、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电影学校的师生,专程到巴黎来看这部影片。现在,《愚公移山》已经陆续在法国的巴黎、格勒诺布尔、里昂、埃克斯—普罗旺斯、迪戎、贝桑松、亚眠、卡昂、兰斯等城市上映,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瑞典和荷兰等国的电影、电视等单位,都提出要求,希望《愚公移山》到这些国家去放映。
法国劳动人民热情赞扬这部电影和影片所介绍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巴黎一个工人说,“在这些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他说,最使他感动的是影片《上海电机厂》,因为他“看到了日常生活中如何贯穿着新型的关系”,由此懂得了“无产阶级专政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巴黎一个青年工人看了《大庆油田》后说,“大庆,这是工人阶级政权的生动形象,这是伟大的革命实践”。
一个刚服完兵役的青年工人说,影片《南京的营房》表明,“中国军队是一支为人民服务、巩固和保证社会主义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军队”。一个来自奥尔良的观众说,《愚公移山》“显示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红色人道报》政治负责人雅克·儒尔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法国广大革命群众看了《愚公移山》后的感想,他指出,这是一部革命的作品,这部影片将“鼓励我们坚决地和热情地去学习愚公的榜样,学习中国人民革命的榜样”。
巴黎主要报纸和刊物都发表评论,强调影片政治上和艺术上的成就。《世界报》三月十一日以两版篇幅发表了法国电影评论员路易·马科雷尔等人的文章,路易·马科雷尔写道,这部影片说明,“有勇气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中的人民,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到”。三月十五日的《解放报》用两版篇幅发表评论文章和谈话,雅克·杜瓦荣在评论中说,“这部纪录片在电影史上开创了拍摄一个社会的方式方法”。《新观察家》周刊也用两版篇幅介绍《愚公移山》,并且发表了博里写的文章。博里写道,“十二小时的影片不仅是激动人心的,而且是美妙的”。《巴黎竞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对文化革命以后的中国作了详细的、精心的和有才智的深入描述”。作家米歇尔·富科尔看了影片后写道,“影片非常美妙,造型艺术上是美妙的,而政治性是强烈的”。
《红色人道报》和《人民日报》还刊登大量读者来信,表达他们看了影片后的观感。法国电视二台放映了介绍北京第三十一中学的影片《球的故事》,并且在电视观众前讨论了这部影片。法国卫生部长西蒙娜·韦伊参加了这一讨论。法国几家电视台先后组织了十多次讨论会,还邀请伊文思和罗丽丹一起参加讨论。伊文思和罗丽丹应法国报刊记者的要求,为《愚公移山》上映发表了十多篇讲话。放映这部影片的电影院也多次组织讨论会,一次,一家电影院在将近深夜十二时放映完毕,全场观众留下来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气氛相当热烈,讨论会一直开到清晨三时才结束。
一位法国朋友的谈话反映了这部影片在巴黎上映引起观众重视和赞扬的情况,他说,“《愚公移山》吸引了巴黎,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激动了法国人民”。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6.1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