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记者同盟报》文章:《中印新时代和苏联外交的后退》 [1976年06月]

  

  日《记者同盟报》文章:《中印新时代和苏联外交的后退》
  
  说苏联邀请英·甘地访苏是想阻挠中印关系的改善
  
  【本刊讯】日本《记者同盟报》一九七六年五月号刊登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长田满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印新时代和苏联外交的后退》,摘要如下:
  
  印度政府在四月十五日宣布,任命外交部秘书纳拉亚南为自一九六一年以来空缺了十五年的驻中国大使;同一天,中国的外交部副部长也向印度方面转告了中国方面同意的意见。这作为中印新时代的开端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印度为什么不得不作出这种外交政策的转变呢?
  
  可以举出第一个原因是,印度在次大陆外交上孤立了。自从拉赫曼政权在一九七五年八月发生的孟加拉国政变中垮台、新登上政权宝座的艾哈迈德总统开始采取“脱离印度”的政策以来,次大陆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印度失去了可以信赖的友邦。虽然印度一直向亲拉赫曼派的人开展的游击活动提供资金和武器,却仍然未能具备足以动摇赛义姆政权的力量。特别是从一九七六年二月以后,由于围绕分配恒河河水的“法拉卡水坝”问题,孟加拉国国内的反印情绪非常高涨,印度随之不得不改变了历来依靠力量控制孟加拉国的方针。
  
  另一方面,中国、巴基斯坦向害怕印度的核试验及其大国主义统治的斯里兰卡、尼泊尔做工作,进行了孤立印度的部署。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应中国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的西藏自治区,这也是尼泊尔脱离印度、实行自主外交的努力的一部分。印度的另一个友邦阿富汗,在苏联的影响下,一直同印度协调起来支援居住在巴基斯坦西部边境的帕坦族独立运动;但是,最近由于伊朗政府采取调停次大陆纠纷的工作,阿富汗未必在按照印度的意图行事。可以说,印度已被西面的巴基斯坦,北面的尼泊尔、中国,东面的孟加拉,南面的斯里兰卡所包围,成了次大陆上“伟大的孤儿”。印度被迫需要通过同中国关系正常化来冲破这种对印度的包围圈。
  
  可以举出第二个原因是,印度对苏联外交的评价尤其是从埃及和苏联的关系恶化以来发生了变化。预定今年八月在斯里兰卡举行不结盟首脑会议。然而,自从一九七一年印度和苏联缔结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以来,它的不结盟政策已经退色,在第三世界内越来越失掉了发言权。印度以为可以靠苏联的帮助来弥补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事实上,在围绕孟加拉国独立问题的一九七一年印巴战争中,印度在苏联提供庞大军事援助的帮助下取得了胜利。但是,付出莫大牺牲而获得独立的孟加拉国却采取了脱离苏联和印度的政策,阿富汗也因为得到伊朗的经济援助而不再如苏联之愿以偿了。巴基斯坦也没有解除对苏联的戒心。苏联的南亚政策没有取得成果,“亚洲集体安全设想”当前是不可能实现的。特别是,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的埃及废除了和苏联的友好合作条约之后接受了中国的军事援助,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向印度施加压力,禁止它向埃及提供苏制武器和零件,这对印度政府来说,结果是明白了苏联所说的“友好”、“合作”意味着什么,这些对印度的国家利益有什么好处。近几年来,印度处在苏联的压力下,越来越感到苦恼。可以说,英·甘地政权看到了埃苏关系的变化和苏联外交在南亚的失败,同时加深了对苏联外交的本质——大国主义的实力统治——的不信任,终于强烈地意识到了修正对苏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第三个原因是印度的内政问题,是要巩固在预定一九七七年三月举行的大选中的地盘。自从去年六月一齐逮捕在野党领导人、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以来,英·甘地政权一直在千方百计巩固国内体制。它已在强化治安法、大幅度限制言论和出版等强权的基础上建立了强有力的统治体制,实现了“独立以来最强大的中央政府”。在经济方面,一九七五年的粮食生产由于风调雨顺而增产,停滞不前的工业生产也转为上升了。因此,物价也开始稳定下来。英·甘地政权正想通过加强支持它的基础来迎接一九七七年的大选。为此,就必须压缩军费开支,把这部分资金用到发展经济上去,而且,还必须为弥补严重的外汇不足而引进外国的开发资金援助和粮食援助。只要印度向苏联一边倒,这些援助就不能指望从美国得到,也难于从中东阿拉伯的产油国引进资金。不能指望苏联提供巨额开发资金援助。至于粮食,目前苏联本身就缺粮,只会要求印度还清向它借的小麦,而不会有余力提供粮食援助。大概可以说,这种经济状况也是促使印度政府下决心改变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虽然在空白十五年之后又迎来了中印新时代,但是,要解决两国对峙的边界问题是困难的,印巴关系方面也存在着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河水分配问题也不是一个双方能轻易妥协的问题。苏联邀请英·甘地总理访苏,想要阻挠中印关系的改善。必须指出,通往印度次大陆稳定的道路是漫长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6.1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