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香港《七十年代》译载日本《产经新闻》文章《苏联出现中国针灸热》 [1976年05月]

  

  香港《七十年代》译载日本《产经新闻》文章《苏联出现中国针灸热》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五月号译载日本《产经新闻》一篇文章,题为《苏联出现中国针灸热》,摘要如下:

  纵使中苏两国交恶,苏联还是出现了中国针灸热。

  日本《产经新闻》今年二月六日刊登一篇短文,题目是《用“针”也治不好的政治病?苏联也出现了中国的针灸热》,现摘译如下:

  “中国古老的针灸术也能治愈现代医学感到棘手的难症”——目前,驰名西欧及世界的针灸在苏联也终于被采用了。不过,采用是采用了,但鉴于中苏政治对立,从不提“中国”的名字,只是用“东方的”来加以搪塞,虽说关于针灸功能的科学研究和报道的态度颇为困难,但是,把“中国”两个字隐藏起来,这大概也是政治优先于科学的一个小标本吧。

  塔斯社二月三日提到了针灸一事,表明苏联对针灸关心的升级。报道说,许多专家都在努力探讨其原理和进行应用。

  根据这则报道,现在苏联有二百多间医疗设施采用了针灸,取得了很大成果。据说,对针灸的研究集中于列宁格勒的科学医学中心,这里分析了十五万多名患者的临床经验,再次确认针灸具有巨大的效果。

  苏联科学家最关心的是针刺麻醉的效果。如果对手术后的患者使用针麻,不必给予麻醉药或只使用极少一点就已足够。他们承认,手术后使用针麻止痛,病后比使用麻醉药好得多,特别是在心脏、肺和食道手术后,针刺麻醉的效果很大。据说对于抑止手术后的呕吐、膈肌痉挛和肋间神经痛之类的急性症状,针灸也具有西方医学达不到的效果。

  文章最后又指出,塔斯社一直使用“东方医学自古以来的疗法”这种措词,不曾提中国的名字。

  其实苏联研究中国的针灸医术,在一九五六年即已着手进行,并非在最近几年间才开始。一九五六年四月十七日,苏联政府保健部根据一九五五年中苏科学技术合作第三届会议的决议,派苏联保健组织及医学史研究所的德柯琴斯娅教授、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的乌索娃医师和奥辛波娃医师到中国考察研究针灸医学。

  三位苏联医师在中国考察三个月,在这期间,她们有计划地进行考察研究,“了解中国各种门诊和医院治疗机构使用针灸方法的情况”、“针灸使用技术方法的理论与实际的研究”等十一个专题。这三位苏联医师在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听取中国针灸学家系统地介绍针灸疗法,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学习了三百七十多个穴名,和对五十多种的适应症治疗,基本上掌握针灸的原理和操作。三位医师开始为病人治病,从五月二十一日到七月七日,她们参加门诊工作四十一次,初诊病人六十八人,治疗的疾病有二十六种,据六十一个典型病例统计,其中五十人治疗有效,有不少患者已经痊愈。

  一九五九年《苏维埃俄罗斯报》报道:这三名苏联医师回国后已经开始在苏联使用针灸来治疗病人,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一名刚来到苏联的中国医生。

  苏联一些医疗机构在这个时候开始用针灸治病,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有两个研究针灸的实验室。在高尔基城、喀山和利沃夫等地的医科学校中,都设有专门的教研室,从事针灸研究。在列宁格勒和喀山还组织过专门的训练班,推广针灸疗法。许多著名医生、教授都在积极从事研究工作,他们还准备大量出版有关针灸的书籍。

  十几年来,苏联针灸疗法研究人员对末梢神经系统病患者,广泛采用了扎针治疗。经验表明,在治疗脊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等症的效果特别显著,百分之八十的初期和二期脊神经根炎患者都收到了良好疗效。许多患者在病情好转的同时,腱反射作用和紧张性反射作用的不对称现象也消失了。

  在对三叉神经痛进行第一周期治疗时,病情即开始减轻。经验证明,经过扎针治疗的百分之八十五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扎针肯定地能使患者的工作能力提高,睡眠和胃口改善。

  扎针治疗对过敏性病症(如支气管喘息、过敏性鼻炎等症)的病人奏效很大,苏联医生的经验表明,经过扎针的百分之八十的支气管喘息患者,停止或大大减轻了气喘和呼吸困难的发病现象。在治疗发痒的过敏性皮肤病时,一般在三、四次扎针后病情就大大减轻,经过一个疗程,病情即完全消失。扎针在治疗某些血管病(如偏头痛、高血压等)的效果也引起了苏联研究人员的注意。第一、二期高血压症在经过一次扎针后就减低了血压。神经衰弱、癔病、书写痉挛等,百分之六十经过扎针后,病情得到了改善。神经衰弱患者经过扎针后,往往头痛消失,睡眠改善。

  苏联针灸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目前的基本任务是要弄清楚针灸治疗作用的生理机制。苏联的医学科学院反射治疗实验室,正在广泛研究针灸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应的性质和范围。根据他们初步研究的结果,发现针灸对人的机体有巨大影响,例如在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经过扎针后,二至四小时内,血液循环的嗜伊红血球数量减少了,因此,他们认为在扩大针灸治疗范围时必须小心从事。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5.3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