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文章:《中国作为石油大国崛起》
[1976年02月]
《纽约时报》文章:《中国作为石油大国崛起》
说中国正在利用石油促进自己的工农业发展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五日刊登福克斯·巴特菲尔德发自香港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作为石油大国崛起》,摘要如下:
中国去年的石油产量又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它已作为世界大产油国之一而崛起。
中国在石油产量上现在仍只占世界第十三位,排在印度尼西亚的后面,但是估计它的储藏量,中国的前途是惊人的。
美国政府最近估计,中国的石油产量可能从一九七五年的八千万吨左右增加到一九八○年的二亿二千五百万吨屯。
中国去年的出口按世界标准说,仍是比较小的,达到八千四百万桶。但是,这个数字是北京一九七四年出口量的一倍,赚进九亿美元,鉴于中国去年估计有六亿美元的贸易赤字,所以这笔钱还是很宝贵的。
但是,关于中国石油储藏丰富的种种议论往往使人看不到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有八亿人口的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苏联和日本的第四个能源消耗国。中央情报局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几乎同它的供应增长得一样快,剩下来可供出口的东西要比日本企业家一直谈论的数字少得多。
如果要使石油产量年增长率达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纪录保持下去,中国就必须对石油工业投下巨额资本,也许要比已经很高的投资高一倍。中国现在缺乏炼油设备、输油管,特别是吞吐超级油船的港口设备。
中国购买外国技术的步伐也许今后还是缓慢的,因为北京一直谨慎地坚持毛泽东主席的心爱的自力更生的政策,它意味着不许外国参加开发本国资源。
这里的专家计算,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北京已从国外购买了大约价值一亿五千万美元的石油设备。
考虑到中国在进一步发展其石油工业方面的种种困难——对能源的需要增加,需要大量新资金,技术问题,对沿海油田的争端——美国中央情报局最近的研究报告估计今后五年中国石油生产的增长率是百分之十五,而不是保持北京的过去百分之二十的纪录。
当然,即使数字减少了,对一个直到六十年代初还是几乎所有的石油都要靠进口,而且多年来就被美国专家定为“贫油”而一笔勾销了的国家来说,也是极大的进步。
此外,许多更加动听的预测忽略了对中国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好处——中国正在利用它新发现的石油富源促进自己的工农业发展。举一个例子来说,中国的工业生产过去十五年中每年增长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同时中国的工业每年消费的能源却增加百分之十—点六,主要是石油。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根据北京最近公布的数字,中国粮食产量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百分之十五。在这一时期,中国农业比以往多用了百分之二十六的能源,几乎全是石油,它给新增的拖拉机和水泵提供了动力也给更多的化学肥料提供了原料。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2.0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