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刊文章《掌握关键的美中苏三国的动向》
[1976年01月]
日刊文章《掌握关键的美中苏三国的动向》
【本刊讯】日本《时事解说》杂志一月八日刊登长田久保忠卫的文章,题为《掌握关键的美中苏三国的动向》,摘要如下:
在展望一九七六年国际形势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注视美中苏三国想要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互相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看这三个国家的关系怎么样,全面战争或者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如果这种严重的事态发生,那末它给予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冲击将是不可估量的。第三世界的动向当然也是重要的,但是大概不妨说,它的国际影响比起美中苏三国的动向来,还是不大的。美国的“战略”有必要展望一下美中苏三国的宏大的世界战略。
美国的与其说是世界战略不如说是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战略,由于福特总统去年十二月七日在夏威夷发表“新太平洋主义”,大体上已经确定了。对这个新主义,很多人批评说它没有特别新鲜的内容,但是我反倒认为并非如此。在这个新主义中,我注意六点内容中的头三点,即:信奉实力,重视日美关系,美中关系正常化。
这个主义的基本点是军事力量;美国在亚洲的战略的根基是日美关系——这就是福特总统的主张。现在,日美关系的稳定是中国所希望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六国也并不反对。这样说来,日美关系的稳定便是东南亚安定的因素了。福特总统已经重申了这一点。
另一点是,美中关系正常化在这个主义中被明确地强调了。美国正在和苏联开展缓和外交。基辛格国务卿考虑:美中关系的进展不得妨碍这个缓和外交。美国是在这个条件的范围之内谋求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的。可是,这一点如果换个说法,就是美国想要一面对苏联放烟幕,一面进行美中关系的正常化,不知不觉地建立起在沉默之中威吓苏联的体制,难道不是这样吗?我看,在“新太平洋主义”的第三点中提出美中关系正常化,不外乎是美国要用美日中三国压苏联的战略。并且,如果福特政权继续,当然会执行这个政策;即使民主党人当上了总统,大概也不会改变这个政策。苏联会怎么办那么,苏联对此将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在去年夏季的赫尔辛基会议上取得了“确定边界线”这一成就的苏联,现在具备有利的条件能够把全副力量投入亚洲。以日本、印度支那半岛等为中心,最近中苏对立格外激化,这不外乎是反映了苏联的这种动向。苏联将继续采取和美国搞缓和的路线,同时想方设法压制中国,可能的话也要在日美关系中打进一根楔子。实际情况是,这种做法遭到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的“抵抗”,还没有顺利地展开。
只是,苏联在欧洲处于简直是轻松愉快的地位。葡萄牙共产党参加政权,佛朗哥总统死后的西班牙形势,意大利共产党势力扩大,希腊和土耳其的反美倾向,今年已八十二岁的铁托总统一旦死后南斯拉夫的动向,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已经或者正在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美国。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反美倾向,很可能使得美国地中海舰队的活动瘫痪,并且也会带来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作战造成障碍的结果,甚至有导致东西方均势大大崩溃的事态的危险。英国、西德、法国等欧洲国家大概必须睁大眼睛注视今后的动向。
中国断定苏联是当前最大的敌人,想要同美国和日本进行好歹还算过得去的交往。只是去年一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强调说,要把外交政策的重点放在第三世界。因此,据观察,中国在一九七六年可能积极活跃地开展对第三世界的外交。复杂的印度支那的角逐围绕所谓霸权条款的计价还价表明,中苏对立是严峻的,很可能把日本卷进去。这一点在印度支那半岛尤其明显。
苏联对北越和老挝的工作明里暗里极其活跃;中国加强了对柬埔寨的支持。泰国去年和中国建交,而且正在加强和柬埔寨的关系,因此大概也不妨判断说,泰国采取了亲中国的态度。
美国从去年以来已在同北越进行非正式的接触。它断定重建经济的必要性在北越会加强起来,因此想要从这个方面去慢慢地施加影响。此外,令人担心会成为战争的爆发地点的是朝鲜半岛和中东。如果战争在中东重新爆发,那么,和一九七三年十月战争发生时同样,日本也必将从上到下大吵大闹起来。只是美国在一九七五年在外交上取得了在西奈半岛第二次撤军的成功,它会不会在戈兰高地也采取同样的做法呢?在这期间,有关国家能不能集中到日内瓦,提出中东和平的方式呢?——这开始成为新年的课题了。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1.0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