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闻》驻中苏美记者的文章:《“周以后”的时代》
[1976年01月]
日本《每日新闻》驻中苏美记者的文章:《“周以后”的时代》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一月十日、十一日、十二日三天在《“周以后”的时代》的总标题下,连载该报驻北京记者石川、驻莫斯科记者平野和驻华盛顿记者石丸分别写的一组文章,摘要如下:中国外交的去向,以同苏联较量为支柱——驻北京记者石川
世界各国现在都注视着周恩来总理逝世以后中国外交的去向。肯定将以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为背景,推进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一贯的路线。
周恩来外交的特点之一是准确地认识国际形势,忠实地捍卫“革命外交”,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采取现实姿态。第二点是,周总理具有经常把戏剧性地改变外交政策同内政紧密结合起来加以实行的政治能力。围绕着印度支那战争,曾经对美国表示了严峻的较量姿态的中国提出了同美国和解,这也是抽掉了周总理的政治力量就不可理解的。中国外交的这种做法给亚洲形势带来了重大变化,迅速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今后的外交路线将以什么为重点?这里的观察家认为“同苏修较量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正如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陷入僵局所表明,未必能说是顺利的。中国正要同美国改善关系,接近欧洲各国,使形势的发展有利于自己。但是,印度支那解放后,苏联向亚洲扩张使事态复杂了。中国处于对苏联向这个地区的扩张“寸步不让”的地位。
加强对苏姿态的另一个理由是,中国目前在内政方面正在进一步加强推进无产阶级专政。据认为,最近批判《水浒》和教育革命斗争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各个部门的社会主义化。其政策同苏联的路线完全相反。从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性”的观点看,中国的立场是绝对不能对苏联妥协。中国现在开始了第五个五年计划,希望建设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现代化国家。
中苏对立的今后,作好冷战扩大的精神准备——驻莫斯科记者平野
莫斯科已作了精神准备,准备中国的反苏运动将进一步高涨。莫斯科在一年前就觉察到在中国领导人内部有迅速偏向对苏联采取强硬姿态的预兆,采取了对抗措施。
苏联现在正在世界各地加剧同中国的冷战。对于中国“挖洞、积粮、备战”,煽动对苏联的敌意,苏联嘶哑着嗓子大叫“要从理论上、政治上粉碎毛泽东主义”。中苏两国在北京举行的边界谈判也处于破裂状态。
苏联的缓和外交有着遏制中国的目的;而中国以巧妙的远交近攻的反苏外交有效地进行了反击。特别是中国称苏联在欧洲苦心经营的欧洲安全保障与合作会议的最后文件是“第二个慕尼黑”,邀请西欧国家的领导人,强调“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申述要警惕苏联。苏联至今仍对西欧国家的反苏情绪束手无策;它不能面向亚洲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在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战中,在对安哥拉的支援中,苏联以量取胜。但是,问题在于包括日本和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的形势。在这个地区,中国占了地利,因此是按中国步调行事。中国正要设法接近美国和日本,阻止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保障外交南下。
苏联所害怕的正是中国的这种结成反苏统一战线的动向和美国的“新太平洋主义”以日本为中枢结合起来。与欧洲不同,亚洲是动荡的。苏联已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把掌握着亚洲安全保障的关键的日本的关心吸引到苏联一边来。在这种意义上说,周总理的去世同葛罗米柯外长访日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是具有象征性的。
这次葛罗米柯又是在福特总统访华之后不久访日的。而且,福特总统在回国途中于夏威夷发表“新太平洋主义”,给了苏联以巨大的冲击。苏联认为这是得到中国的默契后提出的越南战争以后的对苏联—亚洲一太平洋战略。
在这一年里,我在莫斯科感到,在苏联的世界战略中,如果说对美关系是“第一战线”,那么,对华关系越来越强烈地带上了“第二战线”的性质。而且,随着对华关系的比重增大,在苏联看来,对日关系就越来越加强了可以在苏中对抗的延长线上考虑的倾向。对太平洋的影响,坚持正常化的方针——驻华盛顿记者石丸对于周恩来总理逝世,美国政府一再表明美中关系不会有变化。
对福特总统来说,对华外交因为周恩来总理逝世而发生变化,美中关系正常化产生裂痕是不可取的。
在新太平洋主义六个原则中,核心显然在于美国的力量、日本、美中关系这三点。万一美中关系出现倒退的事态,那么不仅新太平洋主义可能失败,而且大力借助于美中关系推进的同苏联的缓和也将受到重大的影响。并且,冷战的风暴将不可避免地再次袭击亚洲和太平洋。
亚洲问题专家斯坦利·卡诺说新太平洋主义是亚洲政策,然而指出,它注意到不使用亚洲这个词,而称为太平洋,这是把过去美国一贯固守亚洲大陆的亚洲政策,移到了太平洋的重要宣言。但是在印度支那的失败使美国的亚洲政策转移到了以日本为中心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等亚洲的海洋地区,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美中关系正常化是亚洲历史所产生的国际形势的现实反映,不是个人的产物。
这样看的时候,新太平洋主义就是立足于超出个人的国际形势结构上的现实的长期设想。美中和解将不致因为周总理的去世而轻易地动摇。
美国政府大概只能一面推进同苏联的缓和,一面维持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加强和日本的同盟关系,维持亚洲、太平洋的均势,同时在这个范围内对朝鲜半岛问题慢慢地进行政治解决。
对于将通过十一月份大选选出来的下届美国总统来说,现在,解决台湾问题,使美中关系完全正常化将成为重要的外交课题。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1.1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