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东京新闻》刊登久野忠治的文章:《我参加了吊唁 不能掩盖悲痛的市民》 [1976年01月]

  

  日本《东京新闻》刊登久野忠治的文章:《我参加了吊唁 不能掩盖悲痛的市民》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十二日刊登日本众议员久野忠治的文章,题目是《我参加了吊唁不能掩盖悲痛的市民》,摘要如下:
  
  这次我访华的主要目的本来是为在十二日访华的“日中友好爱知县青年之翼”一行作出安排的。因此,最初也没有预定同中国首脑进行政治会谈,可以说是一次轻松的访华。可是作梦也没想到,在北京逗留期间却传来曾经五次会见过的、关系很深的周总理逝世的噩耗。
  
  由于中国方面谢绝了外国的吊唁,结果我作为日本国会议员的代表参加了吊唁,这只能说是某种因缘。
  
  今天早晨(十二日)北京的天空晴朗,而且暖和,住在北京的外国代表和中国党、军队的代表从九点就集聚在安放周总理骨灰的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我也带着田中前首相和我本人献的花圈参加了吊唁的行列。在文化宫的大殿正面挂着周总理的遗像,在遗像的前面放着骨灰盒,非常朴素。吊唁的行列连绵不断达三百多米长。
  
  吴桂贤、王震两位副总理、乔冠华外交部长、韩念龙副部长站在遗像的前面。哭肿了的眼睛通红。当轮到我时,我走上前去把花圈献到灵前,深深地鞠了躬,向周总理作最后的告别,止不住热泪滚滚而下。
  
  周总理逝世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肃穆而又无法形容的悲痛和震动笼罩着中国人民。特别使人不能忘记的是昨天(十一日)把周总理的遗体从医院送到郊区火葬场火化时的情景。
  
  几万名市民在沿途的道路上挤得满满的,在灵车通过的一瞬间,几乎都放声痛哭了。
  
  人们始终站立在尽管是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还是感到严寒彻骨的大街上。使人们爆发这样悲痛感情的场面,我还没有见过。我在到饭店前的一个小饭馆吃饭时,饭馆开着,可是几乎没有人,使我不能不切身感到这是由于深重的对人民的震动。
  
  中国的这种悲痛,不可避免地会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今后的日中关系。特别是也到过日本留学的周总理,为日中关系的安定献出了一生。人民都很清楚,周总理即使在病床上一直到最后还把日中条约的谈判挂在心上。结果,在周总理逝世的几小时后,同我会谈的李先念副总理在不多的几句话中却用很强硬的调子说:“日中条约理应在一年前就签订。这一年间,日本方面的发言变过来变过去。三木首相的真正意思我们还不很明白。”这是很有暗示性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6.01.1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