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十年代》刊载姝农访华文章《省亲纪游》(上)
[1975年12月]
香港《七十年代》刊载姝农访华文章《省亲纪游》(上)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今年十二月号刊登姝农的一篇访华文章,题目是《省亲纪游》,摘转如下:一、我回去啦一九五二年在香港时,曾回上海探亲。一晃二十多年,时时怀念父母和弟妹,而这些年来新中国各方面突飞猛进,我也渴望回去看看。四月二日首途香港,四月十日由深圳入境,十一日就到达上海,下了飞机,却不见家人,东张西望,旅客都走光了,仍然未见到他们。我正在惶然,机场工作人员很亲切地来问我,她立刻为我广播,见无人出现,她判断他们一
定在市内民航公司接待处等待。于是我赶紧乘车进上海市,到达延安路(旧福煦路)民航公司,弟弟和妹妹已经等在大门口。还有一个胖胖的男孩子,我知道是妹妹的儿子。他还不足十岁,但身高已和母亲差不多。我以后注意到,国内的孩子,不论男女,一般都发育得比父母一代高大,这是生活条件改善,人民体质增强的一个表现。我这次居留时间原准一个月,后经申请,延长了一个星期,总共三十七天。在北京六天,天津三天,南京两天,路上(包括飞机火车)三天,在家住了二十三天。在这些欢乐的日子中,不仅享受了亲人团聚的快乐,而且亲身经历了二十多天社会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看到、听到以前别人介绍新中国时未提及而我一直很想知道的一些情况,这实在是我此行的一大收获。二、住在家里我家里有父、母、弟、妹,还有两个新人,一个是妹夫,一个是妹妹的儿子。父母都已年迈,帮着照料家务。弟弟因健康关系,退休在家。妹妹妹夫都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妹妹研究血吸虫防治,妹夫研究矽肺防治,他是个愉快而和蔼的人。家里共住三间房子。我问家里:“象我们这样父母子女住在一起的人家多吗?”他们说,在中国,子女有照顾年老父母的责任,同时因为现在夫妻双双工作,家里也很需要老人照料。因此父母子女很多同住在一起。我问:“有没有不融洽的呢?”他们说,当然也有,所以不一定都要住在一起。父亲还讲了一个家庭吵架的故事:爸爸是教授,妈妈是医生,女儿是工人,女婿是工程师,有一个小外孙。虽然女儿女婿分配有住房,但常常仍住在父母家里,暇时老爸爸和女婿下棋,常常为此争吵。一次吵得厉害,爸爸把棋盘摔掉,桌子推翻,女婿气极宣称:“你这家伙!我真想揍你!”爸爸一下子变成了家伙,而且要挨揍,这可把老头子气昏了,从此不许女婿进门。可是女儿外孙仍然常常回来,大概过了半年吧,女婿又出现了,并又和老爸爸在同一张桌子上下棋了。我听了不禁发笑。在国外很想知道在新中国的家庭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次我在自己的温暖和和睦的家庭中住了多天,还看到叔叔舅舅堂兄等人的家庭,也看到同一幢房屋、同一条里弄中邻居的家庭。整个说来,家庭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改变,因新的社会环境能使男女老少各得其所,大家反能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三、男女平等在中国,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妇女半边天”。这反映着男女完全平等。中国在这方面很突出,一是几乎每种工作和劳动都有妇女参加,二是几乎所有成年妇女都参加了工作和劳动。城市里弄中有许多加工的组织。例如我家所在的里弄就办有缝纫、熨衣、编结、纸盒、描画、无线电等加工组,实际上是工厂的附属车间,使许多原来没有工作的妇女都就近参加了工作。这不但动员了闲散劳动力,有经济上的意义,主要是使妇女更广泛地参加了工作和劳动,有它精神上和政治上的意义。几千年来遗留下的男女不平等观念是不容易一下子清除的。弟弟讲给我听,他在福建工作时,单位中女干部较多,有个处长就发牢骚,说女干部麻烦,他宁愿用两个女的换一个男的。女干部听到了,没有马上抗议。等到三八妇女节,全单位妇女开大会庆祝,那位处长也来了。他很高兴,以为是请他吃糖果。不料女干部们对他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批判。不过,许多具体问题也不是很容易一下子都解决的。妇女生育虽有五十六天长假,但婴儿哺乳和儿童养育总还是女人的事多,男人难于代替。中国已大力办托儿所,工厂、单位中也设有哺乳室,但妇女负担仍然很重。象这样的具体问题,要都解决了,妇女才能真正轻装上阵。那位处长只看到女干部麻烦,却想不到妇女身上的担子重。他的错误思想的确应该受到批评。四、老来健我曾讲到在中国乘巴士(公共汽车),妇女抱着小孩上车,一定有人让座。如是老人,则要明显年老的才有人让座,因为有些老人从外表上很难看出。我有一次乘车,车子较挤,我没有得到座位。中途有一位老人上车,有一个男子起立让他。他大概觉得对方也是有些年纪的,便一面致谢坐下,一面申明:“哎!身体不行了!我今年七十九了。”让座的人笑起来,用两个手指作“八”字说:“我今年八十四了。”“七十九”哎呀一声,忙要起立,“八十四”拦住他说:“不!你坐吧!我比你身体好。”这时,旁边另一人起立让他,“八十四”这才笑谢坐下。“七十九”钦佩地问:“你真是看不出,平常都吃点什么?”“八十四”答:“吃什么?补品吗?我一样也不吃,只吃三顿饭。”“七十九”又问:“那你一定锻炼吧?打太极拳?”“八十四”答:“亦不打,没有练什么,我就是坚持走路,每天一般要走十来里,今天是有事,约好了要赶时间,否则再远我也是走路。”
在中国老年体健已是普遍现象。拿我自己的父亲来说吧!今年七十七岁了。中年时身体并不好,有严重的胃病和神经衰弱,也患过肺结核。我完全想不到他现在身体会这样好。胃病早已痊愈,神经衰弱失眠也早已没有了,整天听不到一声咳嗽。他和我一起到北京、天津。每天到处跑,常常是上下午连续在外面参观游览,并有兴致爬到石马上,让我给他拍照。我真为他的健康高兴。和弟妹们谈到中国的老人身体健康时,他们说:现在人民生活安定,既不愁失业挨饿,也不愁通货膨胀;老年人退休了,在家里做些家务;许多退休老人还积极地参加里弄的社会工作;书刊、报纸、戏曲、电影都是革命内容,使人精神振作,这些都必然使人健康长寿。(上)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2.0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