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登读者来信谈中美关系
[1975年12月]
《纽约时报》刊登读者来信谈中美关系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三十日在致编辑信件栏内刊登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北京:主张立即给予承认的理由》,摘要如下:编辑:
在福特—基辛格访华前夕,我希望简单明了地提出我认为应该进行的一些政策性考虑,那就是急切地主张举行谈判以导致立即承认中国。
(一)从一九四九年到尼克松—基辛格对中国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时止,我们一直企图为欧洲和亚洲分别建立一些平衡的结构,而同时又自相矛盾地抱着这种可悲的错误观念:即苏联和中国由于共同的意识形态而结合成一支铁板一块的力量。
正如局势充分证明,在意识形态一致这一幌子的后面,俄中两国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因素而卷入一场不可避免的斗争。我们在东亚的挫折可以归咎于未能考虑到这些对立的情绪。
因此一种健全的宏伟战略应该为整个欧亚大陆制订一套完整的力量对比原则。
(二)中国自一九六六年以来变为内向,以解决它的许多内政问题和建立一个现代化工业国,这些任务将使它在本世纪结束以前的挑战力量减少。与此同时,俄国的扩张主义迅速增长,它的政策更顽固,在全球各地向美国在海上和陆上的力量挑战。尽管有赫尔辛基会议,勃列日涅夫主义仍然是苏联政策的指导方针。如果俄国获得了成功,世界力量的对比将变得无法挽回地对它有利,唯一的抉择是要末作战,要末屈服。
(三)中国和美国在对付俄国在东亚的扩张方面有着长期的并行不悖的利益,中国也已经暗示它支持保持一个强大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恢复关系的劲头绝不能由于继续徒劳无益地谋求单方面同俄国搞“缓和”而消失。相反,这次访问必须以给予承认和互派大使而圆满结束。
伊莱亚斯·M· 施瓦茨巴特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写于纽约
【本刊讯】《纽约时报》十二月一日刊登一封读者来信,题为《访问中国》.全文如下:编辑:
根据我们最近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和我们的东道主进行的几次讨论,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执行一九七二年二月发表的上海公报才能进一步改善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
我国政府的政策看来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不仅是我们从台湾只撤走了不到一半的军事人员,而且实际上我们将军事援助增加到大约十亿美元的高度。诺思罗普飞机公司计划在台湾生产一百架F—15型飞机。由于任命国务院高级官员伦纳德·昂格尔担任大使,这样使我们在那里的使馆升级了。
除非采取新的步骤,福特总统的访问将不会有什么意义。
b·m·崔
威廉·迈耶斯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于纽约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2.0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