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川寅雄评贝却敌的新著:《中国社会主义的真情历历在目》
[1975年11月]
宫川寅雄评贝却敌的新著:《中国社会主义的真情历历在目》
【本刊讯】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十月二十八日一期刊登和光大学教授宫川寅雄就贝却敌的新著《中国——生活的实质》发表的一篇书评,题目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真情历历在目》,摘要如下:
贝却敌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走遍了中国的许多地方和生产现场,进行了考察和调查,具体地引用确凿的证据描述了中国正在发生的人们从事崭新工作的情况。贝却敌一九七四年一月在杰出的了解中国情况的路易·艾黎的协助下,完成了这部花费了很长时间的著作。
贝却敌是想抛开抽象的叙述,而通过观察、体验和调查坦率地面对中国的真实。本书第一章从对街道工厂的描写入手,描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国各地的家庭妇女认识到自己是半边天,应该和男子一样为社会主义建设作些事情,于是便建立了少数家庭作坊,并把这种作坊发展成为工厂的经过。这与人民公社和校办工厂的创办经过有共同之处,但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这也是中国典型的妇女解放运动。
第二章描写了大庆油田的情况。我还不知道有哪一篇文章象这一章那样生动地记录了大庆油田创业时的情况。贯穿大庆的自力更生到底是什么呢?在贝却敌的笔下真是淋漓尽致。在中央,毛主席、周总理同刘少奇路线展开了斗争;与此相呼应,在这里产生出了要使中国石油达到自给的一股力量。
工农并举双丰收,只能说这是二十世纪绝无仅有的奇迹。
叙述转到了哈尔滨一个人民公社的创业史上来。由土地改革到变工队,由互助组发展成为高级合作社,五十年代末,全国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了人民公社。这是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试验,因此,苏联修正主义对公社极尽谩骂之能事。
尽管如此,公社却正以确凿的事实证明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物质保证,是向未来社会过渡的桥梁。
贝却敌接着把笔锋转向工业、军事、教育、文化、医疗和少数民族的情况。我爱不释卷。
这本书确实是最近有关中国的最佳著作。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1.1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