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生文章:《台湾的前途如何?》(上)
[1975年11月]
赵浩生文章:《台湾的前途如何?》(上)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十二日——十三日译载一篇日本《世界周报》刊登的赵浩生文章,题为《台湾的前途如何?》,摘转如下:
近三年内,我回国两次。无论是从中国政府负责人的谈话,还是从墙壁上贴着的标语口号,都有一个特别显著的题目,就是“解放台湾”。“解放台湾”本来是一九四九年中国大陆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时就决定的既定目标,近数年来的国际局势,中国本身的行动,都清楚地表明在向这个目标前进。台湾的将来会怎么样,是当前最受注视的问题。
谈到台湾的将来,就必须从蒋介石政权从中国大陆败退说起。
二十六年前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的心情充满了矛盾。他既怀恨美国“抛弃了中国”,又寄望美国帮助他“反攻大陆”,同时又恐惧美国不再信任他,有朝一日,象对付南朝鲜的李承晚或南越的吴庭艳那样,利用政变将他踢走。蒋介石对美国的戒惧也并非全无根据的。一九五五年孙立人的政变就是这一戒惧的现实。台湾的独立运动蒋介石的第二个烦恼,是台湾独立运动。台湾独立运动分子(台独分子)成分复杂,最初的指导者分成两派。一派是美国占领日本时期在东京组织“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廖文毅、廖文奎两兄弟那样的买办阶级。他们受美国教育,与美国的国际公司勾结。
现在的一派是台湾的封建地主,它的头目是日本统治时期枢密院议员辜显荣的一家。他们因为被蒋政权夺去封建地主的地位,并受到日本对华野心家的支持,而进行反蒋活动。
此外,还有偷偷从台湾逃出、经瑞典到美国的台湾大学政治学教授彭明敏,及追随他的一部分台湾籍海外留学生和知识分子。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为了对付共产党、美国的政变图谋和台独分子的活动,在台湾建立了一个特务组织网,由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负责。
蒋经国的特务势力同国民党的元老派、黄埔系、政学系、CC以及宋美龄一派发生了矛盾,但在蒋介石的压抑下没有表面化。同时蒋经国的特务势力又与美国在台湾的活动发生矛盾。但随着越南战争的扩大,美国战略上、经济上要利用台湾的地方也在增大,互相利用的需要加强,矛盾也就缓和下来。
为了对付台独分子在海外的活动,蒋介石手下的亲日派张群、何应钦等人同日本的岸信介、佐藤荣作勾结。后者为了特别的经济利益,搞日台亲善。
为了缓和台湾岛内的反蒋活动,蒋政权起用了若干台湾籍新兴资产阶级分子和政客。蒋一台合作一九六六年我初次访问台湾,一个友人对我这样说:蒋介石的整个政治生涯中,可以说以他到台湾后是他最好的时期。政治上因为实施了特务和独裁统治,向蒋挑战的反对派消失了。经济上,以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建起的基础,加上赋予外资特权,实行了吸引外资的殖民地经济政策,故易于维持着相当的繁荣。更令他快慰的是,全权都掌握在蒋经国手里。他想干什么,只要吩咐儿子一声就行,不必自己动手。
但是,这种在台湾依靠特务统治,对外依赖国际援助的做法,是经不起国际局势的变化的。这二十多年来,就在蒋介石坐享其成的期间,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强大这一连串的变化。一九七一年国民政府被赶出了联合国,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受到“尼克松震荡”的日本,比美国走先一步同中国正式建立了邦交。这些相继而来的变化,使蒋介石的“权把杭州作汴州”的梦幻灭了。
面对这一连串的激变,蒋介石提出了“处变不惊”、“庄敬自强”的口号,企图安定人心,其实他自己也从此卧病,站不起来了。
由国防部长升任行政院长,集军事、政治、特务全权于一身的蒋经国面对这一非常事态,对内则搞蒋台合作,对外则采取以经济代替外交的政策,企图苟延下去。
蒋台合作,是蒋政权与台独分子因为失去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后台,趋向利害一致、同病相怜,他们抱着这种心情,非实行和平共处不可。经济外交所谓“以经济代外交”,就是想取得以下的效果:第一,打破台湾在国际的孤立。第二,以图安定人心,无条件招引外资,让台湾人民相信,台湾的安全没有什么问题。第三,通过经济影响政治,也就是让外国商人有赚钱的机会,再通过他们去影响本国对台湾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和美国。
台湾当局通过发展经济企图影响政治,不惜给予日本商社以种种方便,让它们赚钱,以争取在日本的对台友好势力。
还有一项使中国人感到屈辱的,是蒋政权不择手段的用下流的色情迎合外国游客、美军,特别是日本的台湾观光客。
这不是正常的“友好”关系。这是蒋政权媚外政策残留的结果。这一政策使台北成为世界有名的色情的首都。这种“无烟工业”成为蒋政权争取朋友和外汇的资本,却使有自尊心的中国人感到侮辱。吸引美国企业·游说活动台湾的“以经济代外交”对美政策,以特权、输入、公害、廉价劳动引诱美国对台湾投资。台湾的主要对象,是美国南部的中小企业,因此,它在亚特兰大、堪萨斯城等南部城市,新开了两个领事馆,并且派遣了贸易、外交、宣传部门官员,提出了各种各样辱国而对外有利的条件,吸引当地企业对台湾投资。然后再通过这些企业,向当地选出的国会议员进行活动,以期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最近美国国会,有一个由少数议员签署的“对中国外交不应牺牲中华民国”的声明出现,这就是以台湾经济代替外交政策的结果。(上)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1.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