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社论 :《毛泽东和施密特谈哲学》
[1975年11月]
香港《明报》社论 :《毛泽东和施密特谈哲学》
【本刊讯】香港《明报》十一月一日发表题为《毛泽东和施密特谈哲学》的社评,全文如下:
西德总理施密特一到北京,毛泽东便即接见,和他谈话的时间,与会见基辛格的时间相等,不多不少,也是一小时又四十分钟。据西德政府的发言人说,这次会谈的最初三十分钟谈的是哲学问题,谈到了康德、海克尔、和克劳塞维茨。
据我们推想谈话的过程,是毛氏先提到克劳塞维茨,于是施密特提到克氏的军事哲学中有唯心成分,提到了唯心论大师康德,至于海克尔的名字,一定是施密特提出来的。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人,曾参与滑铁卢之役对抗拿破仑。他最出名的著作是三卷《战争论》,中国的军事学家如蒋百里等人常常提到。克氏的那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相信毛泽东颇为喜欢。克氏的军事哲学是强调“举国投入”,战争一经爆发,全国就要动员一切力量来参战。在此以前,战争通常只是统治阶层的事。评论家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所以打得如此惨烈,与克氏的理论不无有关。他在著作中又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认为战争的胜负并非单决于兵力大小和物质力量,他说:“军事活动的第一特性,是各种精神力量和效果。”又说:“战略的要素是精神的、物理的、数学的、地理、统计的各要素……最重要的精神要素是将帅的才能、军人的士气、兵士的爱国心。”克氏在战略、战术上并无特殊创见,只因他重视举国一致的奋战,合于现代全民战争的观念,所以在二十世纪中名声很响。毛泽东主张政治挂帅和人民战争,自与克氏的意见相符。
中国正积极准备对抗苏联入侵,中国的物质力量不及苏联,但精神力量远有过之,克氏的理论和中共的现实处境颇为适合。其实所谓精神力量,也就是中国人向来所说的“哀兵必胜”。
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第二句话就是说要计算五件事,第一件是“道”,“道者,全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畏危。”那就是全民投入了。
康德是唯心论大师,毛氏决不会赞同他的哲学。至于海克尔则是当代有数的大思想家之一,毕生的学说在于阐扬自由主义,他的名著有《自由的构成》等,《到奴役之路》一书尤其出名。海克尔主要是经济学家,他强烈反对各种各样的集体主义如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等,认为人民个人的幸福重于一切,一切集体主义,都是在以政府的力量剥夺个人的幸福自由。
海克尔是奥国人,后来,在西德讲学,他所主持的一个学术性会社,社员中包括前西德总理艾哈德等。施密特也是研究经济学的,他未必完全同意海克尔的主张,但海氏重视个人自由的思想,相信对他也有所影响。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1.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