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报述评:《中国正式展开对欧洲外交》 [1975年10月]

  

  日报述评:《中国正式展开对欧洲外交》
  
  说中国展开欧洲外交是对抗苏联霸权主义的布局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月六日刊登该报国际部足立邦夫写的一篇述评,题目是《中国正式展开对欧洲外交》,摘要如下:
  
  中国将展开新的对欧洲外交。据认为其开端是,在共产党国家中首先同欧洲共同体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继续坚持这种看法:迄今为止,欧洲是美苏特别是苏联扩张霸权主义的地区。因此,可以说,中国将重新展开的新的欧洲外交是对抗苏联霸权主义的布局。
  
  中国同欧洲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是在五月初。在此之前的二月,虽然在莫斯科也举行了欧洲共同体与经互会的第一次正式谈判,但未取得成果而失败了。中国这次以超过经互会的形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正式承认欧洲共同体,实现了外交关系。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正式展开的对欧洲外交是从一九七一年开始的。这是以通过所谓“乒乓外交”(一九七一年四月)使美中之间解冻为转机的中国开放的外交政策为背景的。
  
  继这个潮流之后,对欧洲共同体的姿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过去对欧洲共同体一直采取这种看法,认为它是“充满帝国主义矛盾的论坛”,是“美国的走狗”。这种姿态在一九七一年六月,同意决心扩大欧洲共同体的英国等四个国家(挪威以后没有参加)加入欧洲共同体时改变了,并且评价说,“西欧国家联合起来,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干涉的运动正在高涨”。
  
  正如这个评价所反映的那样,中国这次同欧洲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与其说是扩大贸易,不如说政治色彩浓厚。
  
  中国试图使同欧洲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具有政治意义,并且把北京对国际政治的理解方法同欧洲在其中所占的位置密切联系起来。
  
  邓小平副总理去年四月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阐明了“三个世界”的想法,并把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一起划入了“第二世界”。
  
  中国政府领导人向九月底应中国邀请先后第二次访华的两位“欧洲主义者”——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和英国前首相希思再次强调了“欧洲的严重形势”。
  
  现在的欧洲形势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方面的这种确信。
  
  中国指出苏联对欧洲的霸权野心,在其背后,不能忽视中国对欧洲外交落后了一步。东南亚和非洲也是中国同苏联的角逐场。与此相比,中国和欧洲在地理上距离很远,而苏联同欧洲的距离则很近。在中国看来,欧洲是苏联外交大显身手的地方。
  
  似乎可以认为,为缩小其差距,中国有必要先于经互会同欧洲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一点上,是对苏联的一个打击。
  
  奠定了新的基础的中国今后对欧洲外交是评价和强调欧洲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中国虽然认为欧洲是超级大国争夺的地区,特别是苏联霸权主义扩张的地区,却诉说今后为了保卫欧洲,欧洲本身的团结是必要的。
  
  并且,认为欧洲团结的核心是欧洲共同体的存在。扩大欧洲共同体是符合中国方面的“意图”的。可以说,中国方面也暗中向这次访华的希思和施特劳斯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欧洲共同体的要求。
  
  进而引人注目的是,通过阐发这种想法的形式,中国开始认为,欧洲共同体是连结“第二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重要纽带。其中的一个例子是,中国方面高度评价三月份欧洲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四十六个国家之间签署的稳定进口初级产品和重点放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洛美协定”。
  
  为对抗美苏的“第一世界”的霸权主义,“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联合起来,正是中国真正寻求的外交战略。以中国和欧洲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为开端,即将开始的新欧洲外交也必须与这一点联系起来。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0.1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