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晚报》纽约航讯:《在联合国听乔冠华讲演》
[1975年10月]
香港《新晚报》纽约航讯:《在联合国听乔冠华讲演》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月六日以《在联合国听乔冠华讲演》为题刊登一篇纽约航讯,摘转如下:
九月二十六日,外面狂风暴雨,路断人稀。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却全副“雨’装,冒雨出门,涉水过街,直奔联合国,原来笔者是要赶到那边去听一次罕有的演说的,而当天的主讲人,便是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
这天上午的第一位发言人,是罗马尼亚代表团团长,第二位才是乔部长。
当罗马尼亚团长刚一讲完,当大会主席卢森堡总理索恩刚一宣布乔冠华的名字,会场顿时沸腾。但见各方代表,打从四方八面,像潮水一样,涌进会场。
与此同时,乔冠华也由中国代表团的席次起立,打算向讲台走去。可是,由于代表们不断涌入,通道已被阻塞。他被挤在人堆中,无法动弹。大会主席见到这个局面,当即提高嗓门,重复说道:“请等一等”、“请等一等”。他这话是向乔冠华说的。意思是请他稍待再说,不必着急。
当时,乔冠华刚巧停留在喀麦隆代表团的席位跟前,该团代表听得大会主席这么一说,便连忙让出一个座位,请乔冠华就近坐下,等到过道可以通行时他才再度起身,走上讲台。
八十分钟,一般说来,本来不短。不过,在听乔冠华演讲时,却嫌时光过得太快。真的,在座的一千多人,自始至终,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直到乔冠华最后说:“主席先生,谢谢!”大家才如梦初醒,才意识到讲演已完,这才爆出如雷的掌声。
可是,此刻会场里又沸腾起来了,先是坐在前边的代表,都站起来,只待乔冠华一下讲台,便赶紧趋前,抢着和他握手。因此,他便被包围在讲台附近好一阵。直到他和大家一一握手道谢之后,才能移步,而那些坐在后面的呢,此时也早已离座,也都挤在通道里,等候乔冠华到来。这一条人龙,是从会场的这一端,密密麻麻地排到会场的另一端。乔冠华从人群之中,挤身前进,真是走一步,停一步。至于等待他的代表,有的和他握手,有的则和他拥抱,更有人兴奋得摇他的身体。尤其是非洲的兄弟姊妹,高兴得恨不得将乔冠华抱起来,抬起来。
还有,当乔冠华回到自己的座位时,接近中国代表团席位的那条通道,也早挤满了人。自然,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又是祝贺。
更感人的事情是,这些爱护和钦佩中国的朋友们,又并不尽是第三世界的代表,其中还有第二世界的代表。旁听席和记者席的美国友人和大家一样激动。由于他们无法接近乔冠华,可又不甘心就这样离去,因此,也都站起来,和邻座素不相识的中国人,大握其手,大赞其好,聊以表达一下心头难以压抑的快慰。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月七日以《美国虽挨骂还是很欣赏》为题发表一篇述评,摘转如下:
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莫伊尼汉在乔冠华演说完毕走下讲坛之后,加入到各国代表的行列之中,等乔冠华经过身前时,和乔冠华握手。这和第一个赶上前去和乔冠华握手的人同样引起注意,那人是沙特阿拉伯首席代表巴鲁迪。只要知道沙特阿拉伯至今还没有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可以明白这第一个抢着握手的不寻常。
巴鲁迪的热情反应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乔冠华的演说热烈支持阿拉伯的团结和斗争。但如果知道乔冠华演说有不少地方谴责超级大国,还具体点了美国的名时,就可以明白,莫伊尼汉的列队握手的不寻常了。挨了骂,也还要握手。这并不因为莫伊尼汉是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要表现自己的学者风度。作为驻联合国代表,他要表现的只是美国政府的外交态度。
有人说,挨了骂也表示欣赏,那是因为演说中三分骂美,七分骂苏的缘故。少挨些骂,亦一乐也!这当然也表示了对中国骂词的重视。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0.10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