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巴克教授在香港谈我核能研究
[1975年10月]
恰巴克教授在香港谈我核能研究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九月三十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核能研究水平高——欧洲核能专家恰巴克谈访华行》的专访,摘要如下:
欧洲核能研究中心恰巴克教授及其夫人,目前结束在我国的访问后经港返回欧洲。在港期间,他接受了本报记者访问,畅谈了中国核能科学和高能物理学的发展情况。
恰巴克教授是欧洲核能研究中心的高能物理学教授,他表示,研究中心设于瑞士的日内瓦,是欧洲十二个国家的联合研究机构,目的是通过这些国家的合作研究,打破美苏在核子研究上的垄断。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对这次能与中国科学工作者建立起首次的学术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他说,在核能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在北京和上海的核能研究所内,他分别参观了两个核子反应炉,它们都是用于科学研究的。在北京的那一个是由苏联设计的,集中应用于同位素的分离方面。但在一九六○年代初期,苏联把所有援助中国的专家撤退了,并把所有设计的蓝图带走,当时这座核子反应炉还未建成,于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们便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设计图则、制造仪器和设备,结果把它完成了。上海那个核子反应炉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用于放射性化学的研究。恰巴克教授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达到很高水平。
他并说:“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一座热核反应炉,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们毋须进口外国的技术,自己把这座热核反应炉制造出来,而且还达到很高的水平呢!”
“在固态物理学方面,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正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用中子的射束来研究结晶体。在高能物理学方面,中国亦已开始研究,中国的高能物理学工作者对外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研究很注意,他们正在寻找发展研究这门科学的最佳途径。”
他并说,就他所接触到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而言,他们对世界先进的科学发展消息很灵通,连最近一个月前最新科学的发展和发现都很清楚。现在,中国正在大量培养年青的科学工作接班人,这样使中国的科学发展进度更快速。
最后他表示,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中国的科学研究是著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说,在参观的学校如清华大学里,都看到学生们在校办的工厂里或到校外的工厂里劳动实践,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自己制成了中规模集成电路台式电子计算机及数字控制的铣床,这种教育、劳动和生产三结合的政策,有利于培养出大量负责任的和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0.0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