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政治报》驻京记者文章:《比耶迪奇在北京》
[1975年10月]
南《政治报》驻京记者文章:《比耶迪奇在北京》
【本刊讯】南斯拉夫《政治报》十月六日刊登该报驻京记者德·兰契奇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比耶迪奇在北京》,摘要如下:
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杰马尔·比耶迪奇将在六日下午从河内抵达北京,他是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南斯拉夫总理。他的访问是南—中国家间关系顺利发展的结果,但是同时,这次访问又可以促使我们同中国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合作变得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并且在互利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这次访问是一次正式友好访问,但也是一次真正的国事访问,并不包含任何意识形态上的联系。比耶迪奇同志访华是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南斯拉夫同中国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可能在政治性会谈中不会触及这一点。然而,显然,双方在准备这次访问的过程中是本着如下信念行事的,即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应成为在和平共处、平等和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和立场的基础上在国家间顺利发展合作的障碍。中国对南斯拉夫的看法中国十分欣赏南斯拉夫的独立立场,欣赏南斯拉夫的非集团政策以及它在不结盟运动中和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作为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即使是在我们两国发生意识形态争端的时期和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九年实际上国家间关系的冻结时期,都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原则立场退一步,这一原则立场就是,中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有充分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发展方针,它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也应该成为解决所有重大国际问题的积极因素。南斯拉夫钦佩中国的革命,同时,也一向以同情的态度看待伟大中国人民的重大劳动成就。新阶段的开始我们觉得,在中国对南斯拉夫的政策中十分赞赏南斯拉夫这种始终不渝的立场,在文化革命之后尤其是如此。尽管中国公众确实从来也没被告知,南斯拉夫也是一个在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下建设自治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
邀请我国总理访华这件事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包含有对南斯拉夫始终不渝的态度、自主立场、独立的对外政策的尊重。
在这些方面,还不仅在这些方面,比耶迪奇对中国的访问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一个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圆满结束,又是对未来更加全面的合作及相互更好的谅解的推动,也可以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可以预料,南—中政治会谈将包括既就世界局势(尤其是那些最敏感地区的局势)问题交换意见,又就发展双边关系问题交换意见。相似点和分歧根据现在所知道的情况,双方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也存在许多分歧。预料,坦率的交换意见肯定会对更好的相互谅解作出最大贡献,尽管并非必须消除两国的所有分歧。贸易额在最近五年内,换货和劳务有了非常迅速的增长(由一九六九年的一百六十万美元增至去年的一亿四千四百六十万美元)。南斯拉夫对中国出口比中国对南斯拉夫出口多三倍,这是由于南斯拉夫出口的绝大部分是为中国订户制造和提供轮船。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0.0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