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英《泰晤士报》载文评我对外援助:《目的是帮助第三世界自力更生》 [1975年10月]

  

  英《泰晤士报》载文评我对外援助:《目的是帮助第三世界自力更生》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九月三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目的是帮助第三世界自力更生》,摘要如下:
  
  随着报纸上大量出现不发达国家每况愈下的消息,不研究中国在促进第三世界发展方面的作用,对中国的估价将是不全面的。
  
  “促进发展”而不是仅仅提供援助——以此来描述中国的立场要比描述任何其他国家的立场更为确切。因为中国自身便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正在自己的国土上想方设法解决第三世界最典型的问题,并正在逐渐改变世界范围内富国和穷国对抗局面的条件。
  
  中国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不靠自己的努力就不能真正做到发展。建立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方针认为可以接受外国的发展援助,把它作为发展经济的辅助手段,但是决不能把它看作主要的支持。
  
  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变成援助国的中国就是以这样的条件给人援助的。它的援助大部分目的在于使受援国得以迅速在某一工业部门自力更生。
  
  如果用援助建立起来的设施必须要在援助国的监督下才能继续使用,或者在维修或补充零件和备件方面,甚至在进行扩建方面都要依靠援助国的话,那就不能叫自力更生。规定把一部分产品给予援助国也不行,除非是在满足了国内需要并且已设法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之后。中国完全排斥这种用产品偿还贷款的做法(这在其他援助国是很普通的做法),中国不承认这算得上援助。
  
  约在一九五六年,当中国开始偿还早期的苏联贷款和利息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开始扩大它自己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了。北朝鲜是第一个接受中国援助的国家,接着在几年之内就援助尼泊尔、柬埔寨、缅甸、蒙古、印度尼西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和两个在中国对外援助中显得很突出的国家一——斯里兰卡(当时叫锡兰)和巴基斯坦。
  
  中国第一次帮助人家奠定纺织工业的基础就是在锡兰,为锡兰建设几个大厂和散布全国各地的五十个小厂提供了贷款和设备。巴基斯坦也许是接受中国援助的数额占第三位的国家,仅次于北越和坦桑尼亚。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援助的重点转到了非洲和中东最不发达的地方。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六十个国家中有三十多个在非洲。
  
  除了少数几个为了应付特别迫切的需要而兴建的大工程——例如,阿尔巴尼亚沃—德耶河上发电十亿度的毛泽东水电站和坦赞铁路——而外,中国的发展援助计划通常都预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以便这些援助项目开始收益而收回投资。
  
  中国援助的一个情况是,在外国工作的专家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按所在国的生活标准付给工资。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的生活水平是低下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开支。通常,一个援建项目的足足一半费用是花在工资和薪金上的,而中国人在这一项开支里所拿的钱不到其他人所拿的半数。
  
  中国的援助虽然规模要比旨在控制全盘的发展布局的援助小些,但是仍然是颇有影响的,而且数目也是相当大的。当中国的援助在一九七○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之为共产党国家的援助计划中占据领先地位时,人们迅速地认识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新份量。
  
  中国的援助是无息的。这是新的意义上的援助,偿还援款可以无限期地推迟,直到偿还不妨碍受援国的发展为止。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0.0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