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每日新闻》评我对《水浒》的评论 [1975年10月]

  

  日《每日新闻》评我对《水浒》的评论
  
  说受《水浒》影响的日本《忠臣藏》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九月八日在《天声人语》栏登载一篇谈我国开展对《水浒》的评论的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展开了批判长篇小说《水浒》的群众运动。
  
  在日本,相当于《水浒》的群众文学作品恐怕就是《忠臣藏》(日本古典演唱曲艺《净璃》之一——本刊注)。《水浒》以义为宗旨结集了一百零八人,而日本的《忠臣藏》是描写四十七名义士的。《假名手本忠臣藏》(即日文字母字帖《忠臣藏》之意——本刊注)中的“序文”,据说就是吸取了《水浒》的思想,所以未必是毫无关系的。笔者模仿中国写了这篇文化大革命的文章。
  
  “《忠臣藏》是宣扬投降主义的一个反面教材”。《忠臣藏》问世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广泛流传于我国,影响极深。如何正确地分析和评论这部作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这部作品只不过是细致地宣传怎样向人民之宿敌将军投降的。
  
  《忠臣藏》的投降路线首先表现在只反对贪官吉良,而不反对将军这个根本问题上。一旦打完仗,大石内藏助的工作就是派使者到总管家的住宅提出关于事件经过的书面报告。
  
  这一事件是武士们的内部斗争,双方都需要保卫以将军纲吉为头目的封建剥削制度。因而斗争的开端只不过是关于形式化的古代、中世纪的礼仪,只限于对贪官进行报复的范围。
  
  赤穗藩还采取过份残酷的政策,垄断盐,向农民收缴以超过六成的重税,压低在盐田工作的海滨工人的工资。将军纲吉听从柳泽吉保这个大概还不如石坂浩二那么体面出色的人的进言,命令义士剖腹,他一方面维护儒教的秩序。另一方面巩固法律万能的封建制度。
  
  【本刊讯】资料:据现在所知,最早传入日本的《水浒》是李贽批点的《忠义水浒传》。李贽的本子可能是刻印在明代万历三十年前后(十七世纪初)。其后金圣叹批点的本子传至日本。
  
  日本最早翻刻《水浒传》,时在公元一七二八年。是由京都的林九兵卫翻刻的。这部《忠义水浒传》,由江户时期通晓汉语的冈岛冠山,加上了日文假名标音的读法。这个本子只刻印到第二十回,以后未再续出。
  
  冈岛冠山也是日本第一个翻译《水浒传》的译者。他翻译编写的《通俗忠义水浒传》,公元一七五七年刊行。冠山的假名标读本和翻译本,都是据李贽的百回本。《水浒》在日本的流传和出版,导致众多模拟本子的出现。所谓模拟,就是把《水浒》加以改编、演化,写成日本小说故事。日本文学史理论著作把《本朝水浒传》称为“后世读本的开山祖”、“水浒翻案(改编)的先驱”。
  
  在十八、十九世纪,这些模拟本子在日本曾经风行一时。
  
  模拟《水浒》的那些作品,大都接受了《水浒》那种投降、招安、忠义的思想,具有《水浒》同样的特点。
  
  日本模拟《水浒》创作的第一个特点,是只反奸臣、宠臣。这一点和《水浒》完全一致。
  
  模拟作品的第二个特点,鼓吹效忠于封建领主的“义士”精神、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江户时期幕府统治是无上权威,它的威势凌驾于天皇之上,指挥全国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们。模拟作品可以说是美化幕府统治的作品,大封建领主高高在上,下边是“忠义”之士为他们卖命、死斗。
  
  模拟作品的第三个特点,是大都对农民起义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咒骂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加以歪曲,代之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奸臣与忠臣的斗争,所谓“好”封建领主与恶封建领主的斗争。梁山泊转化为日本地点,在日本“举义”的是什么人呢?是封建领主的“忠臣”、“义士”,甚而就是领主本人。
  
  模拟作品的第四个特点,是极力歪曲梁山泊里那些坚持反抗封建地主统治的人物,李逵、晁盖、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样人物的反抗精神均被抹煞。许多模拟作品根本不提这些人,把他们屏弃在作品之外。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0.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