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文章:《〈“中国通”们〉这本书》
[1975年10月]
香港《大公报》文章:《〈“中国通”们〉这本书》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十四日刊登一篇书刊介绍,题为《〈“中国通”们〉这本书》,摘转如下:
今年秋天,在美国出版界中受到谈论最多的新书是《“中国通”们》(TheChinaHandS)。这本书描述了号称为“中国通”的美国外交官在五十年代华盛顿反共浪潮中被解职以后的情况,并且介绍了他们遭到解职的经过。
此书作者E·J·康恩,一共在书中收集了十四个人的材料,把他们的经历一一报道出来,里面有很多小故事,而且相当露骨的暴露了这些人的上司既伪善又胆小如鼠的作风。
美国有人把这本书称之为“先知先觉者的悲剧”。这十四个人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时,有的在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之下任政治顾问,也有的在大使馆中任职。这些人有机会到过延安,或是与八路军驻在后方人员见面,因此与美国大使赫尔利的意见相左。他们在交给上级的报告中指出,蒋介石一系最后必然垮台,美国最后不得不承认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朝鲜战争一起,美国出现了一股逆流,要追究美国“失掉中国”的责任。刮起这阵黑风的,有参议员麦卡锡(此人已死,不是上届竞选总统的参议员麦卡锡),还有亲蒋的所谓“中国问题游说团”。这股逆流因此被称为“麦卡锡主义”。
首先遭到攻击和调查的是约翰·戴维斯,被称为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对美国可能“不忠”,于是华盛顿当局以“缺乏判断能力”为名将他解除外交官职务。戴维斯当时在秘鲁任参事,解职以后也未回国,就在当地改营家具制造生意。
戴维斯之后轮到了谢伟思。此人当时也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表示不满,而且向国务院提出了报告,写明自己的意见。国务院以他将报告副本交给《美亚杂志》编辑、“对美国不忠”为理由,而将他解职。谢伟思一度当了推销员,贩卖纸浆机械,生活颇为清苦,后来,他一直栖身于加州大学图书馆馆员。(关于这一事件,谢伟思自己曾写了一本书。今年五月,他曾访华。)
再有的就是原任美国驻汉口总领事,朝鲜战争爆发时任国务院中国组组长的艾德蒙·克拉勃了。朝鲜战争一起,他向国务院提出警告,认为这会招来中国参战。这本来是一个合乎后来事实发展的分析,却在“麦卡锡主义”逆流中又被认为“不忠”。结果,国务院以他在几年前曾经到左翼杂志《新消息》办公室说了几句话为理由,将他降职到历史资料部门,然后解职。他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中国通”们》的作者认为,从这二十年的历史来看,美国一步步渗入越南,并且亲自派遣重兵到印度支那战场作战,这一错着有着长远的背景。这背景便是,在“麦卡锡主义”的逆流中可以称得为亚洲通的美国外交官员数量不足,而且畏首畏尾,不敢发言,以致整个国家被推上了错误路线。
《纽约时报》以采访越南战场新闻而出名的记者大维·赫尔巴斯坦说,“如果戴维斯是负责远东部门的副国务卿,谢伟思是大使,则事情也许不会发展到这一地步……在他们遭到整肃和开刀之后,接替他们工作的人,只能够仰国会保守派议员的鼻息,听从死硬反共的国务卿杜勒斯的命令,采取反共的路线。”
《“中国通”们》一书还指出,五十年代追查谁“失掉中国”的麦卡锡主义到了六十年代,余波犹在。因此,尽管这些外交官当初的确对中国情形作了准确的判断,但是,在越南战争时期,他们的名誉仍然无法恢复。此书作者还特别指出,在艾森豪威尔政权之后上台的肯尼迪,虽然号称是“明智”总统,而且已完全知道了麦卡锡主义对“中国通”们所施加的迫害,可是他仍然声称,“希望下一任总统给他们恢复名誉”,而不愿亲自着手。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0.2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