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经济学人》载文评我对第三世界的援助《非洲的曙光——坦赞铁路》 [1975年09月]

  

  日本《经济学人》载文评我对第三世界的援助《非洲的曙光——坦赞铁路》
  
  【本刊讯】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九月二日一期刊登松本伸夫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非洲的曙光——坦赞铁路》,摘要如下:中国的援助是帮助独立横贯黑非洲的坦赞铁路修通了。这项工程把寻求真正独立的非洲民族主义和中国的第三世界政策连结了起来。从这里要学习的是什么呢?
  
  中国最大的海外援助项目非洲三大开发计划之一的东非坦赞铁路今年六月完工,正在试验运行。估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将正式运行。这条铁路是通过“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而连结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第一条横贯非洲大陆的铁路的一部分。这条铁路象征性地表明,“黑非洲”清算了它对由南非共和国和罗得西亚两个少数白人政权所形成的“白非洲”的经济隶属关系。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由于建设了坦赞铁路而在东非建立了影响圈,为今后积极开展以援非为中心的第三世界外交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在印度洋激烈争夺制海权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一个威胁。美中苏围绕非洲大陆的大国竞争今后似将愈演愈烈。中国的八项原则坦赞铁路被称为中国对第三世界援助的样板。中国在这条铁路的建设中所采取的合作方式,的确是“革命的”。但从中国看来,这种援助方式只不过是把周恩来总理在历访非洲时所阐明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付诸实施而已。
  
  建设坦赞铁路的中国技术人员,遵循这八项原则,在和当地的工人相同的生活条件下工作,为减轻受援国的经济负担,都是单身赴任,努力工作。其中有的人五年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国。因蚊、蝇传染疟疾等而牺牲的人也不少,因此中国还派了医疗队。派到那里去的中国人超过一万人,这么多人并没有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造成讨厌的印象,这大概是因为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已在基层贯彻执行。
  
  根据这八项原则,还有二百名赞比亚人、一百名坦桑尼亚人到中国大学留学,掌握技术,以便在中国人走后也能维持和管理铁路。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特点之一是,同坦桑尼亚、赞比亚两国分别缔结购买日用品的贷款协定,提供总额达到二亿四千万美元的中国商品。坦桑尼亚、赞比亚把中国供应的商品在国内市场上卖掉,所得货款除用于开支在当地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的工资外,还用来在当地采购铁路建设上所需要的物资,如水泥、枕木、铁材等。
  
  援建这条铁路所体现出来的中国重视援非的方针,现在仍照样地继续执行。据我国外务省的报告,到一九七二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二十七亿美元中有十三亿二千二百万美元分配给“黑非洲”二十一个国家,援助条件也是无息贷款,偿还期限十年到三十五年,对受援国是有利的。和苏联有明显的不同,苏联给中东国家的援助,利息为百分之二点二、三;偿还期限平均十二年。
  
  中国重视非洲的最大原因出于这样一种政治认识,即中国和非洲同属第三世界,只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才“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的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力量”(邓小平副总理一九七四年四月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演说)。中国通过援助来支持第三世界,这种外交今后将更加积极地展开。日本应该学习的地方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形成对照的是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人们指出日本的对外援助在质量方面是有缺点的。
  
  第一,政府间双边开发援助在援款总额中所占比率为百分之十七点三,大大低于开发援助委员会的平均数(百分之三十八点五),但民间方式的援助却占百分之六十二点五。因此,人们认为日本的援助总是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的。
  
  第二,援助条件苛刻。政府开发援助的直接贷款的利息,一九七三年度为百分之三点七。非洲国家严厉指责日本“既不出钱,也不出人”。
  
  日本在重新研究今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问题时,中国在援建坦赞铁路中所采取的援助做法,似乎有很多地方值得日本也把它作为经济援助、海外合作的样板,很好地学习,并且作为政策而加以采纳。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9.09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