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旧中国的日子(续完)
[1975年08月]
回忆在旧中国的日子(续完)
英中了解协会副会长班以安夫妇谈访华之行
“第一,是经济发展又比一九七一年所见到的跨进一大步。工农业建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飞快发展,城市里新建筑和新建设不断增多。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参观了大庆油田。经过这次参观后,我们深信中国人民必定能实现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里把中国建设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规划。
“第二,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改善。虽然,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还不算富裕,但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经基本解决了。虽然在大城市,一些人还住在旧社会留下来的一些狭窄的旧房子里,但新盖的房子和工人新村已经逐渐多起来,农村里也盖了很多新房子,例如,我们在江西走了一星期,沿途见到不少新房子。这些是旧社会的人梦想不到的。在精神生活方面,西方一些不了解新中国社会的人,经常说什么中国人民生活方式‘太模式化’,其实,在新中国,人民都为建设新社会而作出贡献,他们多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处为集体着想的思想和行为,已经成为很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的心情反而很舒畅,而不象生活在西方的人一样,处处要为自己打算,生活因而很紧张。
“第三,是人民的政治觉悟很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他们懂得做好自己工作岗位的事情的意义,也很懂得国家大事和国际局势。记得在访华期间,当一些人问及英国人民对世界形势的看法时,我很难回答,因为英国人民很少注意政治和世局,而且,社会上的言论很复杂,往往令人头晕目眩。
“第四,在一九七一年的访问里,我对文化大革命后产生的新生事物认识还不很清楚,但今次认识比较深。我们觉得,这些新生事物不但在中国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值得借镜的宝贵经验。”
在畅谈完新旧中国的对比后,班以安又讲述他自一九五一年离华回英后直至今天,他亲眼目睹英国人民在认识和了解新中国方面的转变。
“在中国解放后几年里,多数英国人对新社会的认识几乎等于零。由于那时很多国家受着美国的经援,因此也跟随了美国的反华政策。我清楚记得,有一次,中国政府发表了一个关于消灭了一群土匪的新闻报道,但在英国一家报纸的新闻里,却歪曲为‘中国政府杀死了两百万人’。当时,我曾经写信去要求更正,虽然他们把信刊登了,但后来他们还是这样造谣,澳洲有一家报纸更离谱地说中国政府杀了五千万人。
“在大跃进期间,很多关于这个运动的消息也被歪曲,有的反动宣传更是矛盾百出。
“美蒋和反动派更大力诬蔑中国进行扩张主义,把中国和平解放属于自己国土的西藏以及抗美援朝、反击印度侵略的自卫战说成是扩张侵略。因此,在五十年代里,除了进步开明的人士外,很多英国人民为这些反华宣传所蒙蔽。
“在五十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公开与苏联修正主义决裂,当时一些左派人士,由于还看不清楚苏联修正主义面目,一见到中国与苏修走的路线不同,便武断的认为中国不好,盲目的继续拥护苏联。但六十年代初期,已经有些进步的人士逐渐看清苏修的本质,对新中国有较深刻的认识,例如著名的记者兼作家费利克斯·格林便在一九六二年到新中国访问,回来写了一本介绍新中国的书籍,使一些较开明的英国人士对新中国有了一些认识。一九六○年代里,由于英国人民对于新中国的消息还很隔阂,一些开明进步的人士便组织了一个英中友好协会,介绍新中国的真实情况,后来这个协会在一九六四年解散,新的英中了解协会在一九六五年成立。
“文化大革命初期,也由于反动宣传的影响,很多人初时对中国这个惊天动地的大变革很不了解。但一九六八年后,文化大革命的胜利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个运动的意义。那个时候,西方青年人对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产生不满,又很不满意美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加上文化大革命里中国年轻人造反精神的影响,西方爆发了一连串的青年学生运动。很多年轻人对新中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中国文化大革命里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新希望。
“一九七一年的转变更大。在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指引下,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尼克松访华和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后,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往来更加频密,世界人民越来越认识和了解到新中国的真实情况,使反动派以前制造的反华谣言不得不宣告破产。这几年来,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也随着增多了,这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促进英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认识。例如,中国派来的杂技团、武术代表团和展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出土文物,受到英国人民热烈的欢迎,这些演出访问和展览,粉碎了一些人说什么文化大革命消灭中国文化的谣言,英国人民亲眼目睹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被保留下来,而且更添异采。这几年以来,已有越来越多英国人民希望认识和了解新中国。
“这些转变在我们的会里也有所反映,很多人要求我们组团往中国参观旅行。这几年以来,英中了解协会便组织了十多个旅行团到中国参观访问,这些旅行团都不是旅行而是学习性质的,参加者在起程前多作了几个月关于新中国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学习。”
“最后,我还有一点补充。”廖鸿英接着说:“最近,由于美帝在印支的失败,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面目越来越明显,人们觉得这两个超级大国已经没有希望;加上西方经济危机日益恶劣,社会又是一团糟,在这些情况下,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点思想的,都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已经衰败无望,很多人包括英国人都开始找寻新出路,希望找到一个新社会的理想。在这个时候,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成功,崭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朝气蓬勃的新气象,使人们为之注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认识和了解这个新社会,并希望把新中国的发展经验作为学习的榜样。”(续完)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8.2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