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法兰西晚报》评论:《法中对话:北京对付苏联威胁的一个手段》
[1975年05月]
法《法兰西晚报》评论:《法中对话:北京对付苏联威胁的一个手段》
【本刊讯】法国《法兰西晚报》五月十四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法中对话:北京对付苏联威胁的一个手段》,全文如下:
“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只有当人们利用它的时候,它才是有盒的。”这句话并不是中国的一句格言,然而用它来描述两天来的法中会谈的气氛却是非常恰当的,法中会谈正在邓小平副总理在法国逗留之际在巴黎进行着。
毛和周恩来的助手今天下午在爱丽舍宫受到德斯坦总统的接见,他可以夸耀取得了第一个成功。法国和中国已决定在它们之间进行经常性对话。今后两国将在外长一级进行定期磋商。这种磋商将能使两国弄清主要问题,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特别将能不时地对国际政治进行广泛回顾。
这样一个决定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这是北京第一次完全进入发达国家之间的经常性协商。中国直到目前只是作为特例、甚至极少参预这种协商。因此今后,象巴黎和莫斯科以及巴黎和波恩一样,将有一个巴黎—北京对话。
希拉克和邓小平从他们的第一次会谈起,就对法中对当前各种重大问题(例如印支问题)的观点一致,感到高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各方面都一致。例如在协商的形式和加强协商方面是一致的,但毫无疑问,对这一协商的打算和目标看法是不同的(而不是有分歧的)。
对于法国来说,这一协商表明了两种开放。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因为这一协商将使法国能同中国发展文化和经济交流。其次是政治方面的:因为正如希拉克所说的那样,现在是人们不能不考虑中国的时候了。
总理向邓小平说:“这个世纪末是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的时代……”
中国人认为,优先的目标似乎少许不同:在巴黎开始的开放应该向西欧扩大,北京越来越认为西欧是抑制苏联在世界上的扩张以及限制莫斯科和华盛顿这些超级大国的冒险的主要手段之一。这说明了北京为什么今天在欧洲采取攻势的原因;这也说明了毛的外交目前向巴黎、伦敦、欧洲经济共同体、海牙、甚至波恩开放的原因。北京认为,交往和协商只是一种政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限制、遏止苏联的野心。
邓小平昨天向希拉克说,“大家都清楚欧洲和世界遭到的战争威胁主要来自何方”,这里,无需点苏联的名。
至于法国人,他们意识到了中国人的意图。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希拉克星期一要几次注意强调中法“不让任何人——不管他的力量如何——来决定它们的事务”的原因。他还说,“因此,我们要对损害我国国防的一切东西保持警惕”。
由于中国人认为目前国际形势对他们相当有利,因此他们按他们的方式表示了一种同样的警惕,邓小平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点:“树欲静而风不止。”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5.1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