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法《世界报》文章:《邓小平是西欧接待过的最重要的北京领导人》 [1975年05月]

  

  法《世界报》文章:《邓小平是西欧接待过的最重要的北京领导人》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以《星期一到巴黎,邓小平是西欧接待过的最重要的北京领导人》为题,刊登该报记者阿兰·布克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带有副总理头衔的中国领导人中的任何一个,迄今为止都没有正式访问过工业欧洲。以威望和资历在副总理中居第一位的邓小平,四个月以来任党的副主席,是二十多年的政府成员。他今天光临法国了。
  
  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们经常接到访问外国的邀请,但他们却很少接受这种邀请。那末邓小平为何选择法国呢?他为何决定给予这次访问一种专程访问的性质和拒绝在其他首都停留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了解两国外交的利益的明显一致和人民中国的国际战略。
  
  在十多年前,党的主席毛泽东就已认为,在欧洲抗拒美国政治和军事霸权的戴高乐的法国是他预期要逐步加强的那种趋势的象征;这就是中等工业国要对越来越无用的美国监护表明它们的民族利益的趋势。
  
  从一九六四年的外交承认到邓小平的访问,两个国家都没有改变它们的打算。文化革命和戴高乐的死都没有导致指导两国外交的主题的改变。然而,在最近几年,在法—中讨论中,除民族独立或核自主等主题之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主题。从一九七○年开始,中国修改了它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分析,以便考虑到这十年里发生的变化。欧洲各国之间更紧密的联系,不再象是加强西方资本主义和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的一种手段;相反,欧洲经济共同体有助于欧洲的独立,以及有助于加剧经济、政治和甚至军事的对抗。
  
  法国在欧洲的这种非大西洋主义的发展中起了主要作用,而且北京领导人对于这种寻求独立的共同体路线的作法一贯表示赞赏。这种方针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人们知道,中国认为欧洲是国际紧张局势的策源地和超级大国贪欲的中心。在各方面加强欧洲,一方面可以对抗华沙条约集团,另一方面可以逐步限制美国的影响,并最终摆脱战后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在组成这个强大的欧洲之前,中国表示给予北约以原则性的支持,因为美国正在丧失活力,而且必须赶快封锁苏联扩张主义的道路(这种扩张主义是最狡猾的,因而是最危险的)。
  
  石油危机和原料生产国的觉醒,是两国应该建立特别关系的第二个理由。美国和第三世界之间对抗的加剧,为欧洲的贸易和技术交流开辟了新的前景。为经济危机所迫的欧洲实业界人士,非常幸运地发现,贫穷国家、特别是阿拉伯世界为他们的民用及军用工业的出口提供了额外的可能性。这种新的贸易发展减轻了危机在欧洲起的作用,并剥夺了超级大国的某些市场,同时扩大了第二和第三世界国家活动的余地。
  
  当中国建议它的第三世界朋友欢迎法国和欧洲的缔结合同的建议时,它显然是在为法国政府的政策和法国实业界人士帮忙,但对中国来说,这首先是在反对两个大国和加强贫穷国家的地位的斗争中的一种手段。如果贫穷国家在工业国家中找不到支持,如果它们需要单独对付最富裕的国家,它们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经济战。因此,在中国人看来,加强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联系具有一种战略意义。中国政府的两位重要成员曾在联合国庄严地阐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看法。正是基于同一理由,中国最近要求第三世界国家支持法国关于能源会议的建议。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5.15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