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旅美华侨踊跃参观中国出土文物展览 [1975年05月]

  

  旅美华侨踊跃参观中国出土文物展览
  
  【本刊讯】纽约四月二十九日消息:我国出土文物在美国华盛顿展出的三个半月期间,华侨和中国血统的美国人纷纷前来参观。从每天在展览馆前面排队的观众队伍看,估计十分之一是中国人。
  
  华盛顿地区一位姓李的中国人说,他每星期一都要来参观一次。三十年代上海体育界的一个著名跳水运动员,现在在华盛顿开一个“人民贸易公司”,他先后参观过七次,第一次参观时就边看边作笔记,以后写成十五首诗,第一首诗说:“古为今用意义长,前人种树后人凉,‘奴’、‘封’黑暗全消逝,中华永远放光芒。”
  
  纽约的华侨和中国血统的美国人组织了九次集体参观,一千二百多人。费城华侨服务社、新泽西参观团、耶鲁大学中国师生参观团、波士顿参观团以及其他许多地方的中国人参观团,都是二、三十人,上百人或更多。据一些中国人观众说,全美国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聚居地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华盛顿有个从新中国来的出土文物展览的,有些人准备在展览移到堪萨斯城展出时去看,有的人则说“等不及了,不怕路远”,因而有远自西海岸、西雅图赶来看的。一个从费城来的老华工,不识中文,也不会讲英文,平时很少出门。他全家都乘坐旅游车来参观,看后心情非常激动,对新中国发生的变化非常高兴。有一个从台湾来的大学生,从密执安州开了六个小时汽车赶到华盛顿来参观。他说,出土文物在英国、法国展出时,很想去参观,但是怕蒋帮吊销护照。这次参观后还要求展览组借给他影片到中国人居住地区去放映。
  
  一些在美国有影响的中国血统的美籍学者前来参观的也很不少。如李振翩夫妇在展出不久就来参观了,任之恭也曾看了几次。
  
  美国许多城市的中文刊物最近三、四个月以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宣传、介绍这次出土文物展览。纽约《华侨日报》和《群报》连续载文报道展览开幕闭幕情况、介绍展品及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其他十多种小型刊物都刊登照片和文字进行介绍。纽约的华侨组织“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参观团”还特别编辑发行了五千册中文本《新中国出土文物》专刊,受到人们欢迎。
  
  有许多中国人看了展览后受到深刻的教育。一些人说:这些出土文物证明,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便在中国东北、新疆、云南等地生活,有力地驳斥了什么长城以外便不是中国领土的无耻谰言;展览又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国历代帝王的奢侈荒淫、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有的说,确实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有的在美国大学教中国历史的教授看了以后也深有感受地说,过去教历史是很糊涂的,对历史时期也说不清楚,也不会解释历史事件。看了中国考古文物工作者做了这样细致、科学的工作,不能不表示佩服,感到耳目一新,真正上了宝贵的一课。有的说,到现在我才知道中国有这样灿烂美丽的历史文化。一位中国人参观后在报上写道:“各项展品在有系统的陈列中给予人们一个鲜明的历史叙述,许多精美艺术品表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其生动美丽博得无数赞颂。”“这些展品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出来的,且多数是在文化大革命以来发现的。在如此短暂时间,在如此广泛的区域发现如此众多不同时代的东西,这是旧时办不到的事情。”“新旧社会之不同,这是展览给人们的一个强烈的印象。”
  
  在观众中,有不少来自台湾省的同胞。一位台湾省留美学生在《文物展览观感》一文中说,“台湾方面常说‘共匪’摧毁中国文化,事实上人家那一件古物不是好好保护的?相反地那么贵重的北京猿人头骨在国民党时代就失踪了,也不知道是被洋鬼子抢走,还是被那些卖国贼盗卖了。”“看完这个展览更发现了中国大陆那边,他们才真正在保护中国古文物。尤其在展出方式及意义上,这些古文物并不是当做帝王时代的享用品,也不是有闲阶层的玩赏品而陈列,而是特别强调并肯定了劳动人民在历史过程中的创造价值,这个展览真把我们中国的历史展‘活’了。”
  
  有人说,“我们身为中国人,在海外遇到这样一次展出,都感到非常高兴,毕生难忘。”有的观众说:“这次展览粉碎了一些人无耻的谎言,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是谁真正地在保护、整理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一贯反动的《星岛日报》(美东版),在展览之初也同其它国民党报纸一样起哄,但三个月后,却登载了一篇三千多字的长文《美京中国出土文物展览简记》,说“展览盛况空前”,“人潮汹涌,大摆长龙,可见中国之古代艺术文物之本身,即具有真、善、美之绝对优点,而不需要新闻记者之宣传,自能不胫而走,每一位参观者的嘴巴即是最佳宣传工具。”还说,“展品由美国付保险费,保了五千一百万元,比国家美术馆展出过的法国名画‘蒙娜丽沙’所保的险还高出很多。由此可见该批文物均系稀世奇珍,不但为中国所独有,而且为世界他国所罕见”。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5.13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