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沙捞越《诗华日报》 专论:《从“政治艺术”看中国释俘前后种种》 [1975年05月]

  

  沙捞越《诗华日报》 专论:《从“政治艺术”看中国释俘前后种种》
  
  【本刊讯】沙捞越《诗华日报》四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署名“布夫”的专论,题为《从“政治艺术”看中国释俘前后种种》,摘要如下:
  
  最近一个多月来,马来西亚与外国报章多有刊布有关中国释放台湾中国国民党战俘的种种新闻报道,至今犹然余波未靖,颇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中国“释俘”事件是一桩国际性的“外邦”事情,但其中多有值得吾人“欣赏”之处,也尽多给予吾人对人生立身处事,以及一般搞政治、玩政治的“有志”之士,作为借鉴参考的地方。所以容得一评一述。
  
  其中获中国当局特赦释放后愿意回台的将校十人,迄今犹然“无法”回台,滞留香岛。
  
  我们以“第三者”的最初看法:中国这次释俘,首先引以为奇的是依照国际公法有关战俘的处置规定,待战争行为结束后,可由双方或第三者(如国际红十字会)谈判安排释俘事宜。
  
  然而,目前中国在内政上北京与台北的“战争状态”尚未中止,而中国竟然提前释俘,这不仅是“奇事”,同时也表示中国确然是诚意履行联合国机构下对战俘处置的法律规定,表现得够光明正大。不仅如此,还有“奇中奇”的奇异表现,被释的战俘可以自由选择回到目前仍处于“敌对政权”的对方去,并且还可以随时再回来,仍以公民对待。吾人于此先不问实质如何,总之,从表象看来,中国对台湾战俘的处理手法堪称是磊落、漂亮、博大与仁厚兼而有之。也可说“政治艺术”的彩笔,对这幅“释俘画图”描绘得够精彩动人!
  
  我们最先的估计,一定以为台湾会命令它的驻港机构,在九龙罗湖车站,派上专人予遭囚二十五年的旧时忠贞袍泽干部,给以热烈的欢迎,周密的照顾,一如韩战结束后,以及越战美军撤退后美国政府对他的战俘欢迎程度一样,以使“不幸”的苦命战俘受到他的“祖国”政府与人民温暖而富人情味的对待,以疗治战俘们“破碎的心”。因为战俘之所以被“俘”,最高当局的决策人与最高统帅部,是不能辞其“指挥无能,决策错误”的责任的。何况在“人道”立场上,对愿归战俘的善待,是负有“道义”责任的。
  
  可是,半旬以来,台湾对它的“战俘”,既未事先安排接待“归队”,复再嘱彼等依“难民”身份个别“依法”申请(须有在台将官以上的担保人),终至严责十名战俘“竟在香港连日发表取悦中国共产党放肆的言论”,而指称战俘“被利用作为工具,替共党统一战线宣传”云云。
  
  乍听起来,似乎也不无有其“道理”,但在第三者以“政治艺术”眼光分析,那台湾这套做法与“艺术笔法”就太差劲了。
  
  试想,如果台湾在战俘一走出中国国境,马上就派人接待护送登上飞机,而不叫他们住在中国的“中国旅行社”招待的旅馆里,他们那有余暇机会大吐台湾的苦水?
  
  再说,纵是这十名被释的战俘受中国利用而作统战宣传,难道台湾不可掉转来利用战俘作“反统战”宣传吗?《三国演义》上的“蒋干盗书”的故事,难道台湾当局都不知道吗?威特曼早在二十五年前就代表美国杜鲁门总统大骂台湾国民党政权是“无能”;时隔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在此事的处理上,益加显得“无能”之至。
  
  常识告诉我们,对“敌方或对方”间谍人员,只怕不知道他(她)的真面貌与真姓名;一旦知其名、识其貌,就不难防制其活动。
  
  此事,退一百步来说,纵是这十位被释战俘,个个都是中国统战的“间谍”,他们既经亮了相以原人原貌去台,难道在“警察国家”的台湾,竟无法应付这十名间谍吗?拒之入境,实自暴“无能”弱点。
  
  更何况,台湾至今犹大喊是遵循孙中山“博爱”精神的,是恢复在中国“仁义”道统的,是………。而今连十个过去为它效忠尽死的,被囚禁二十五年以上获释的“同志”战俘,竟作如此非人道、非义气、乖悖人情人性的对待,试想这种“政权”不遭它的人民唾弃才怪!
  
  政治亦是艺术,艺术的彩笔,在有些人运用起来就能笔如游龙,彩飞墨舞,令人惊羡不止;但在蠢拙者手中的政治彩笔,则是图鸦一团糟,“画虎反类犬”,得不成形象。
  
  释迦牟尼说:“一切有为法,均作如斯观”。信哉斯言!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5.0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