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法国《世界报》载文评我国绘画艺术 [1975年04月]

  

  法国《世界报》载文评我国绘画艺术
  
  《中国的新艺术:代替文字的图画》
  
  【本刊讯】法国《世界报》三月二十日刊登雅克·米歇尔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新艺术:代替文字的图画》,全文如下:
  
  自文化革命以来,中国关于艺术的观念改变了。艺术的用处和艺术的目的也改变了。事实上,现在有了一种“文化革命后”的艺术。人们从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中举办的中国招贴画展览会上,就可以得出这一看法。
  
  这肯定不是一种供陈列的艺术,而是用于街道、房屋、劳动场所和公共集会场所的。这些招贴画和影印画是版画或水彩画,其翻印的份数达数十万张,甚至数百万张。最好的则放在博物馆中展出。
  
  原作实际上只作为大批图画复制品的原型样品。在中国,除了吸引数以百万计的观众的历史性绘画大型展览会以外,艺术基本上是以这种民间的和机械的形式供使用的。自从文化革命以来,艺术的用途已扩大,成为群众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包括:把传统风格推陈出新的宣传画、年画、工农画,以及贴在窗户上的剪纸和美术字。正是通过这些作为在人民中传播思想的作品,向我们表明了今日中国的整个形象。
  
  这不是一支优秀艺术人士的艺术。它的目的不是要表达个人的“愁绪”。它是要“支持人民的干劲”。因此,人们发现这种艺术是极其乐观和平等的:在田野或工厂中的劳动群众,始终都是平等地出现的;决没有任何人比别人更重要些。艺术从来不是中立的,而是有褊袒的:它画的是人民,是劳动或休息的人群。它表现人民,歌颂人民,维护人民,激励人民的行动。有一份中国文件说:“我们并不是为画画而画画,而是为了革命的需要而拿画笔作战斗武器的”。中国革命认为,只稍改变“结构”就可以使一切都成问题。因此,中国革命攻击上层建筑,以便实现深刻的变革。它使艺术成为一个革命斗争工具。业余画家队伍因此,很自然,画家今后就是劳动者。虽然这里展出的一部分作品是一些职业画家合作创作的,但其余的却是业余画家的作品,他们是一支工农画家的庞大队伍,是利用业余时间拿起画笔来阐明革命口号和毛主席思想的。由于有他们,文字的东西刚一发表就变成了画,而画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文字。一张画就是某种方式的讲话。
  
  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后涌现的业余画家,从风格和内容上改变了艺术创作的基本条件(林彪效法孔夫子鼓吹天才和超天才,“使劳动人民无知无识”)。他们发展了简单的技巧——由于有可能大量复制而具有革命传统的木刻技巧。中国人引用鲁迅的话说:木刻很适合于革命时代,因为,即使时间紧迫,人们还是可以刻。……文化革命不是使专业画家(具有绘画知识与天才的人)和业余绘画爱好者之间有差距,而是使之接近了。专业画家把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在工厂和田野劳动,并在劳动人民中间生活,他们必须学会懂得劳动人民,以便更好地画劳动人民。他们教给不想随着绘画知识的增长而成为专业画家的业余画家们以绘画技术。“敢画”相反地,运动想让那些业余爱好者仍然当业余爱好者,决心为人民服务的积极工作者。这是要使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天然的行为——过去曾是上层阶级的特权范围——在基层生根。人们建议业余爱好者不要害怕开始时笨手笨脚,要“敢画,不怕失败”,要“毫无保留地表现他们的创造力”。由于大家的帮助,他们将取得成功。事实上,工人现在已掌握了艺术创作,他们想解决日常工作和创作相分离的问题。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整套的农民画,特别是户县农民画。户县是中国最活跃的中心之一,今天,户县的画家已比文化革命前多四倍。他们具有极大的朴实的新气概,这种气概比职业画家的气概更富于独特风格,更加富于“现代性”,因为这些职业画家已拘泥于沉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极严格的“英雄”画。
  
  这些画在纸上的艺术作品,起初是一些小张的水彩画,或者是小张版画,这些作品往往被放大以便贴在城市的墙上。群众看这些画,他们看画就象读书一样,能懂得变成了画的口号。因此,当《人民日报》的社论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时,北京墙上马上就贴出一些漫画,而群众就去临摹和逐一观看。业余画家队伍是在街上创作的,画来反映口号。因此可以说,艺术手段已在中国变成了群众交流思想的手段。
  
  而且,突然又求助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过去人们把这种艺术看成是一种阶级艺术,它是根据道教的教义而为封建主服务的。人们也谴责林彪的修正主义,说他让西方资产阶级的方法在艺术中存在。古为今用毛主席曾写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业余画家和专业画家马上就按字面意义应用了这个口号,以远景的山水画作为画面的后景——这是亨利·米肖(法国当代诗人、画家,出生于一八九九年——本刊注)所喜爱的中国式的空间表现法。但前景方面,绘画技巧则是现实主义的、现代派的、写真的,正是这种洋式东西应“为中用”。这种改变后的中国画画法,从新年年画中也可以看到。在新年之际,年画被印制数百万份,贴在家屋的大门上。这些画能为这些家屋镇邪祛魔。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农村中还未改变它。但画的内容却变成革命的了,画的是庆丰收、劳动景象、青年人和儿童。职业画家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也喜爱山水、花卉、田野、雀鸟等古典主题。而今天,他们的山水画画的则是炼油厂而不是树林了,是制造火车头或养猪了,或者画农村大地回春景象了。
  
  在西方,“表现中间过程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要采用连环画;在人民中国也是一样,每逢提出一个口号,接着将印发连环画。这些连环画是用来传播“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赤脚医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思想的。
  
  宣传题材的画在被批准之前,也要受到从基层到上层的许多人的严格审批。批准后,便以招贴画形式发行。这是苏联人建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中的“可操作的”艺术。这种艺术有一个目的:为党的主张服务。今天的新的东西是,人们把政治内容和艺术形式联系起来了:“作品来源于斗争生活”。这种作品走出博物馆上街了,可以说同西克罗斯(一九七四年去世的墨西哥画家,以画悲剧性抒情巨幅壁画而著名——本刊注)的墨西哥壁画合流了,他是想贴出画去供广大群众欣赏。但是,良好意图还是不够的。作品还应该具有艺术性。作品中表现的生活“应该比实际生活更强烈,形式应该去丰富内容”;换言之,中国的新艺术要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这就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4.2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