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国的日常生活》(十一)
[1975年03月]
《人民中国的日常生活》(十一)
作者:美国阿瑟·高尔斯顿
冬季,每天的工作时间减为四小时,大家有一点空闲。有的学文化,有的修理工具。但是在长庄稼的八个月中间,每天都得遵守着这个劳累的作息制度,一天也不能休息。星期日也和平常日子一样。劳动的节奏象一股洪流带着农民前进。我们的访问,不论在他们的生活中,或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一件异乎寻常的事,但即使如此,公社的日常工作极少受到干扰。
我们在芦沟桥也是这样生活的。我一般醒得很早,起来后马上到院子里的井口去打水。每次我总碰到史,他已经起来一会儿了。他就递给我一壶热水,这样,我们就一起迎接新的一天。洗完之后,他和我们一起围着院里的小圆桌坐在六寸高的小凳上喝茶,抽烟。李住在另一个院子里,这时还没来,不过没有翻译也没有关系,史能感觉到我们的友好,他也对我们表示亲切。这使我们逐步加深了我们不是外人的感觉。他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抽烟抽得很厉害。他们家有一亩自留地,地上很大一片种的是烟草。他十分欣赏他的旱烟斗。这是他祖父传下来的,已经有一百年了。这个旱烟斗很漂亮,玉嘴,细长的樱桃木杆,紫铜的烟锅。
我们和史家的人一起吃饭。原先我们以为会在公社的食堂吃饭。现在的安排使我们很愉快,因为我们非常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他们日常的简单饭食,主要是公社自产的东西,因此和我们在城里饭店的饭食相比之下,品种少得多,比较单调。但是这里的伙食富于营养,也很好吃,这是很不错的伙食,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每顿饭的主食都是含淀粉的东西,常常是大量的大米饭或面条。华北,包括芦沟桥在内,是产麦区,这里人们米面两样都吃,但吃面条多于吃大米。每人用一个瓷碗盛饭或盛面条。桌子中间放着几大碗菜,每人用筷子给自己夹菜。我们访问时正好是盛产扁豆的季节,所以我们每顿都吃扁豆。做法是煮,或者是腌,或是用酱油拌。另外有菜花、洋白菜、青椒、黄瓜。黄瓜经常是切成块生吃。我们还吃了大量的西葫芦和西红柿:西红柿是生吃的,洒上糖;西葫芦是煮着吃,常常放上酱油和猪油。有的菜里放一点儿肉,增加味道和蛋白质,多半是猪肉,有时是羊肉,牛肉比较少见。饭桌上经常有醋。整头的蒜当小菜吃,使我们身体保持健康。看到史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狼吞虎咽地吃下两三大碗饭,实在令人吃惊;只有懂得了他们劳动所需的体力,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能吃这么多。
午饭是主要的一顿饭,我们经常有额外的美味的鸡汤面条,有时候还有馒头。窝头的样子象一顶小草帽,是用棒子面蒸的,里面一半空心。窝头是早上吃的。烙饼是扁的面饼。馒头是圆的面团,看起来好象是生的,吃起来又松又软。饭后没有甜点心,虽然有一次早饭时,我们吃到了甜糕。饭后喝茶,抽烟。因为大家都抽烟,我也抽了。我尝了五种不同牌子的香烟,浓淡也不一样,都和美国的烟相似,就是稍微辣一些。他们家喝的红茶相当浓,这使我们吃惊,因为我们在城里喝的茶都是绿茶,比较淡,后来我们才知道绿茶比较贵。
我们在老俩口的堂屋里的桌子上舒舒服服地吃饭,坐的是老人家十分珍爱的两只雕花靠背椅,两旁还有扶手。这两张椅子平常傍着桌子,一边放一张,我们吃饭时也就顺着坐下来。这样,就得侧着身子才能面对桌子吃饭,这实在太不方便。后来,我们就大胆地把椅子转过来面向桌子,然后坐下来吃。我们的主人立刻看出了我们的习惯,从此就把椅子对着桌子放了。吃饭时差不多总是由史或者他的老伴,外加一个儿子,或者两个儿子一起陪我们吃。这时,家里其他人坐在炕上抽烟或喝茶。等我们吃完了,他们才上桌。
我们发现中国人喜欢他们的客人多吃点,他们常常因为我们没和他们吃得一样多而感到失望。我们得鼓起劲来吃完一大碗面条和菜,可是发现碗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给盛满了。史大娘一有机会就用她的筷子往我碗里夹菜。
我们对于这种特殊待遇有点过意不去,就让李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了我们的主人。我们问:为什么我们大家不一起吃呢?回答说:就是不能这么做。那末为什么不有时让其他人先吃,让我们后吃呢?这也不行,因为我们是客人,应该先吃。
在这个情况下,似乎没有什么可通融的办法了,因此我们只好屈从主人的意愿。我们一听到叫吃饭,就走到我们的饭桌那儿去。离开时我们就说:吃饱了;于是他们就叫我们回到炕上去,对我们说:休息罢。可是别人都在洗碗、喂鸡、剁菜、喂羊或提水。(十一)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3.30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