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叶南、袁晓园的文章:《访大港油田和小靳庄大队》(二) [1975年03月]

  

  叶南、袁晓园的文章:《访大港油田和小靳庄大队》(二)
  
  出了天津一个多钟头,在一片不见树木的广原上,熊熊燃烧着的一柱一柱的火焰,那就是油田冒出的天然气,并有井架林立、厂房连绵……我们到了大港油田了!
  
  接待我们的男女同志带领我们参观了钻井、采油站、炼油厂以及附属的机械厂、电石厂、砖瓦厂、灯泡厂、陶粒车间等等,足足转了好几个钟头,也没能把全部建设看完。许多工作部门是女同志负责,她们勤力认真,考虑周到,办事有高度效率。
  
  我们国家工业基础底子薄,靠着自力更生,从无到有,开发这座新油田,确是一个惊人奇迹。大庆油田的老战士们,踏着铁人王进喜的道路,南下进军,不仅开辟了一个新战场,取得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而且更培养了新的一代接班人,锻炼了一群充满着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大地发扬了“风浪顶得住,硬仗打得赢”的大庆战斗精神。
  
  在争取胜利艰苦奋斗十年中,曾发生过不少的英勇动人的故事。一九七三年夏天,油田的九十五井钻井过程中,天然气以重大气压挟着泥浆、石头,从地层深处猛力喷出,高达五十多米,到处笼罩着浓烈的天然气,如果遇到一点儿火星,就会引起全场大火,建设会悉遭毁灭,形势非常危险。结果有周金山等六七人奋不顾身,涉过半人深的泥浆,勇敢地冲上二十多米的钻井台,用粗大的铁丝绳把五吨多重的转盘吊起。再有一些不怕危险的工友,冒着强烈的天然气,一批一批地冲上去用几百斤重的钢卡,卡住了喷射气流的裂口。经过这一场紧张战斗,才算管制了喷井,保全了油田。
  
  女工人的战斗精神也不后人。有一个地质调查队,去年冬天在一次作业中被一条河流挡住去路,青年女工欧波脱下了棉袄,跳进河里,破冰游泳,把电线拉到对岸,迅速地完成了任务。大家赞扬她英勇,她满不在乎地说:“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炼嘛”!
  
  在大港油田工作战线上,有大批青年干部是从普通工人之中提拔起来的。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积极性而且有创造性。一个已经奄奄欲熄、无力喷射的老油井,几个新工人在一起动脑筋,要想办法把这口老井恢复它的青春活力,这几个刚刚上阵的新工人找出档案资料,日夜研究,分析化验油质,体会地层储油情况,把耳朵紧贴在油井管上,听取油井地层中原油奔流的方向,终于提出一个修整这口老井的方案。他们的方案现在已经实现了,这口老井果然恢复了青春,又从地层深处大量喷射原油,每天的产量增加了好几倍。
  
  我们在这一群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青年人群中,自己也觉得是一个精神抖擞的老青年了!
  
  这儿的工人平均的年龄是二十一岁。当然大家也很尊重有经验的老工人。这儿老中青三结合,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条件之一。
  
  打破书本教条,重视亲身实验,是发挥劳动人民智慧的动力,也是一场激烈的路线斗争。大港是一个被断层切割的片断油田,地形复杂,难于捉摸。按照老框框的“断层有害”论就要把“断裂带”划为勘探禁区。可是勘探工技人员要从自己实验中找学问,在勘探初期,工人们冒着寒风冷雨,背上仪器,深入现场,做了大量勘测工作,取出了八千多米的岩心,进行几万次的地质资料对比和分析,终于揭发了地层深处的秘密,弄清了“断裂带”的实际情况,推翻了“断层有害”论,使从前不敢勘探的禁区成为目前发展中的高产区。
  
  根据书本上的理论,也认为石油只能储藏在砂岩里,生物炭岩没有开采的价值。可是“实践出真知”,在大港找到了三个生物炭岩油田,还发现其他新的含油岩类多处,因此新油田的面积不断地扩大,勘探的老工人慨然地说:“咱不捧着洋书找石油,刻苦实践开宝库。”
  
  大港油田自一九六四年开始建设,从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三年,年年提前完成国家计划,原油产量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六十点九。这是继大庆、胜利油田之后中国自己的力量勘探兴建起来的新油田。根据大量地质资料,证明它的油气资源丰富、油层深厚、渗透性好、原油性质优良、经济价值高。这个油田的开发,保证了中国大量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对于全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自力更生大搞原油生产自是主要目标,但生产基地用具和几万工人的生活所需也还是重要问题。本来油田建设所需的水泥、钢板、石灰、砖瓦、灯泡以及米粮菜蔬,样样都需要从外面运来,颇不经济,也不方便。后来都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尽量地设法自给自足,而且尽量地利用当地废物。他们用“陶粒材料”代替红砖、砂石和大部分水泥,而烧制这种“陶粒材料”用的是油田上取之不尽的泥巴,海滨沙滩中无数的贝壳,他们把它磨碎做电石的原料,做铺路的路面。油田也大办工厂,五万吨、八万吨的油压机、轧钢板也都是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设计制造供应。
  
  油田同时也办起了农业。工人家属大力改造不生五谷的盐碱土质,为能达到自力供应,也办起肥料厂。这几年来米谷菜蔬的收成很好,沙滩黄土上,也疏落地出现了油油绿原。除了采油井房、钻井工地、工厂厂房以外,还兴建了大批的工人宿舍、工人新村、医院、学校(中小学有二十家)、商店,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蔚然成为一个小工业城了。回想十年前大港这一片大洼地,什么也没有,经过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从来被人认为没油的地方找到了油田,现在到处排列着纵横交错的原油输管网,英勇的工人们仍然在一批一批地打井探油,钻塔一个又一个地竖立起来,新油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地大量增加,乌黑的原油从地层深处喷射出来,汇入大港油田的滚滚洪流,输往祖国各地,供应社会主义建设各单位。现在熊熊燃烧着的天然气,不久的将来,也会通过输气管送到天津、北京广大地区的厨房、家庭、机关、工厂,供应人民烹饪和取暖,使新中国多快好省地跨进现代生活,这是多么令人兴奋欣慰的事!(二)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3.0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