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中国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三) [1975年02月]

  

  中国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三)
  
  为较充分了解祖国油藏的世界意义,我们应该知道其他国家油藏的概况。祖国对自己的油藏估计数字从不发表,西方对中国不仅一向忽视,而且具有相当深的偏见。联合国所发表的“世界”油储统计一向不包括中国在内。目前西方一般所接受的一九七二年所估‘‘世界”探明油储的总量是九○○亿吨,也就是六四○○亿桶。中东各国共约占“世界”储量的百分之六十,美国和苏联仅占百分之十八,西欧各工业先进国家不足百分之二。如以美国每年石油的消费量(五十亿桶)作尺度,美国大陆及沿海油储不足八年,阿拉斯加正在开始开发的油储相当两年,苏联的油储相当十六年,伊朗的油储相当十五年,即使最富的沙特阿拉伯的油储也不过相当二十五年或至多三十年。
  
  诚然,在能源危机之下,各国势必大大加强探油工作,“世界”油储的总量短期内会迅速增加。但中国油藏超过全部中东油藏的事实应该不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因为祖国极大部分的大陆架和沿海与远海大小五千多岛屿附近的海岸都还未曾勘探;况且客观观察认为中国宽广的大陆架应该是世界上最富油的区域之一。总之,祖国油藏具有非常重要的世界意义。
  
  至于祖国原油生产的概况,因为缺乏全面的数字,很难确知。五十年代的产量是很低的,大庆油田投产以后,产量才较快的增加。大概一九七○年原油的产量已达二千五百万吨,一九七三年的产量达到五千万吨。因为胜利、大港和其他新油田的开发,今后的原油生产会迅速地增加。本年十二月十三日的《纽约时报》刊载一项消息,美国中央情报局曾为国库部估计中国原油生产展望,预测一九八○年中国每日的原油产量是四百万桶,也就是全年生产两亿吨。
  
  八十年代中祖国油产达到美苏的水准应该不成问题。不过长期看来,祖国的经济建设有全部的计划,原油产量要由国内的需要和建国所需的资金来决定。我的推想,等到工业化已经基本上完成以后,祖国会稳定、控制、甚或减少原油的生产。因为中国和西方及日本最大不同之一是中国事事为子孙万代设想,而西方及日本是先顾目前的滋情享用,不顾未来的资力枯竭。(三)中国的石油将加速经济建设的成功
  
  在我一年前所撰《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一文的第四节里,我曾列举解放以来祖国经济各部门极可观的成就,并曾作以下的总观察:
  
  “我在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下旬启程返美时,已开始体会到中国的经济已经有了向上的螺旋运动。因为农业达到自给而稍有余,供给轻工业所需的多种原料,便会刺激轻工业的加速发展;轻工业就会加速替国家积累资金;国家就可以大量投资在重工业的某些部门;重工业若干部门进一步开发之后,不但也积累资金,而且还能刺激轻工业和农业更高的发展。这不是平面的周而复始,而是向上的螺旋运动。”
  
  时间又过了一年,并且今夏获得有关祖国油藏的珍贵消息,我不但更相信三年来对祖国经济展望的基本观察是大体正确的,而且具有充分信心,祖国的全部经济建设必能加速胜利地完成。
  
  为了避免重复我以前对祖国经济的观察,本文本节的分析讨论对象,以以下两个问题为主:一,何以至今祖国经济建设中仍有些重要的环节不够强大;二,何以今后石油连翻几倍的增产,必能加强这些环节,并促使全部经济起飞。
  
  建国二十五年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经济部门之中,最成功的是轻工业。
  
  农业基本上做到自给而稍有余,成就不可谓不大。但因人口太多、耕地有限的两大基本限制之下,农业生产仍不免存在着相对的紧张状态。建国二十五年来,重工业业已规模粗具,文革以来技术上有多种重要的进步,成就也不可谓不大。但从产量的观点看,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全国工业建设的需要,还与先进国家有相当大的距离。从内外相对的量的标准来权衡,我国的重工业还是全部经济之中一个较“弱”的部门;在这较“弱”的部门中,钢铁和化学工业是关键性的较“弱”环节。
  
  解放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建立,矿源不成问题,问题在技术与资本。近年钢铁技术不断在改进,钢的合金和专门钢材的种型逐年增多,技术上极大部分的困难似乎都已经克服。目前钢铁工业发展较慢的原因,是制造程序的复杂,多种钢的合金和专门钢材往往需要特殊的设备,整个钢铁工业还需要大量的投资。
  
  一个完整的钢铁工业系统——从开矿设备、采掘煤铁矿石、炼焦、以物理程序将含铁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铁矿石变成含铁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小颗粒、高炉炼铁、再炼成钢锭、最后再制成各种钢合金和特种钢材——所需投资数量的庞大,是显而易见的。提到资金问题,近年来祖国积累资金的能力是很强的。但广义的农业所积累的资金,一般似乎都再投资于各地方水利建设,继续改进各地方的农业条件和各地方的“五小”与其他中小型工业。轻工业积累资金的能力最强,但很多工业都需要资金,国家不能集中投资在钢铁一项。(三)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2.1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