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中商业评论》文章:《中国的矿产和金属》
[1975年01月]
美《美中商业评论》文章:《中国的矿产和金属》
美报评中国自己建造的钻井进行深海钻探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五日刊载一篇文章,题为《北京的石油战略》,摘要如下:
下面是《美中商业评论》中一篇题为《中国的矿产和金属》的文章的摘要。
中国在部署它的人力物力方面可以有许多抉择。
但是北京有一些重要利益要考虑——日本在西伯利亚同俄国人合作的前景,以及中国自己作为一个宣传第三世界控制第三世界资源的主要鼓吹者的立场。
西伯利亚的工程将由东京投资六十多亿美元以联合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和木材。北京认为这个工和威胁中国的战略地位,而且破坏西太平洋保持的均势。所以中国采取行动,用中国牌的石油外交诱使东京脱离莫斯科,而且看来这个行动是成功的。
石油是西伯利亚工程中的主要部分,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但是石油只是五个计划中的一个。据一项初步的介绍说,日本在今后二十年内将花六十多亿美元以换取每年得到五百五十万吨焦煤、一百八十四亿立方米木材、一百亿立方米天然气、以及陆上和沿海石油二千五百万吨。已经达成关于煤和木材工程的最后协议,但是中国的石油外交已经收到效果,现在显然不再积极考虑石油计划了。天然气的一揽子计划已面临严重困难。
中国在一九七三年四月向日本运送低硫原油,从而开始诱使东京脱离俄国人。
当日本计划人员逐渐了解中国新建的石油能力时,俄国人却提高了要价,从而降低东京得到的好处。日本在一九七三年初开始感到失望,那时苏联把原先商定的每年出口四千万吨数字减少到二千五百万吨。
去年四月,日本人似乎准备在减少数量的情况下仍然签订协议时,苏联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沿着中国边界建筑一条两千英里长的铁路,以把石油从产地秋明运往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港口。在政治上很敏感的日本人一眼看出这个工程的战略含义。看来对日本人来说中国太重要了,因而不能由于苏联石油而疏远中国。
毫无疑问,中国将把大量的资本和人力用来发展国内石油和煤炭工业。石油外交显然将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长期特点。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月二日刊登该报记者丹尼尔·萨瑟兰自香港发回的一则报道,摘要如下:
香港的专家们认为,中国新宣布的用中国设计建造的勘探船在深海钻了一口油井一事是一个重大发展。
人们惯常地持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人没有外国的协助是没有能力进行任何真正的深海钻探的,这一试钻成功消息的宣布看来使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发生了疑问。中国人来些时候以来一直在天津附近的渤海湾用日本提供的一艘钻井船钻探。这次新的钻探显然使他们到了离岸更远得多的海域。
某些专家认为,最终可能探明中国沿海的石油蕴藏量堪与中东的石油蕴藏量相匹敌。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01.1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