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美国《军事评论》文章:《中国的政策抉择》 [1974年12月]

  

  美国《军事评论》文章:《中国的政策抉择》
  
  【本刊讯】美国《外事杂志》今年十一月号转载美国《军事评论》八月号刊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伯特·罗杰斯写的题为《中国的政策抉择》一文,作者一九五六年至七○年间,历任美驻布鲁塞尔、莫斯科、西贡外交官和美太平洋军区总司令副政治顾问。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安全,取决于美、苏、中三个核国家力量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中国来说,问题明显地在于三者的力量是不平衡的,中国是其中最弱和最容易遭到袭击的一个。因此,中国正在建设一支战略威慑力量,旨在建立区域性的第二次打击力量,以遏制苏联或美国从西太平洋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但看来中国并没有把建立袭击美国大陆的能力放在优先的地位。
  
  北京的目标,是一定要建成一支庞大的中远程导弹力量,并以若干洲际导弹和大规模近代化常规地面部队作为后盾。预料中国在它的核力量确实达到超级大国水平之前,国家安全问题将迫使北京继续奉行缓和的对外政策。在七十年代剩下的时期内,中国同其他核国家进行核交锋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尽管有可能发生常规力量的边界冲突升级。
  
  中国自一九七一年开始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表明,虽然它仍集中发展重工业,但也以适度的现实的方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文化革命以来的中国,经济日益发达,农业更加兴旺,这一情况将会继续发展下去。换句话说,中国已经为最终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强国奠定了足够好的基础。
  
  北京领导人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利用对外关系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实现经济自足。中国七十年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约为一千三百亿美元(一九七二年估计为一千四百五十亿美元)。中国自身维持这种发展将会碰到困难,因此不得不允许必要的进口,并可能放宽它的贸易政策,中国还可能需要长期贷款,甚至增加从国外取得信贷。
  
  北京展开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受惠者将是日本。它将继续是中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或许会达到占中国市场百分之四十五的地步。日本作为世界第三个最强的工业国,今后几十年里都将是中国的经济竞争者,两者不可避免要产生摩擦。中国对日本经济力量的忧虑,可能会阻止两国结成中日政治轴心或采取“泛亚主义”政策。因此,对中国来说,改善中美关系就成为不仅是抗衡苏联威胁,从亚洲经济角度来说,也是抗衡日本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抉择。
  
  对中国一九八○年以前的对外政策所作的总的预测是:
  
  (1)可能继续敌视苏联,但持慎重态度,包括接受未解决的边界局势现状。
  
  (2)主要通过外交手段,环绕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太平洋、东南亚和南亚周围地区。最终并有可能把台湾合并过来(也许采取某种岛屿自治的形式)。中国也许并不谋求同任何强国建立紧密的联盟,而是依靠逐渐增多经济、政治和心理压力,以代替使用武力。
  
  (3)扩大对外贸易和交往,更多引进日本、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的工艺和专门技术。
  
  由于中国变得更加温和,至少在国际上不象过去那样公开敌对,今后几年内在亚洲牵连中国在内的战争是可以避兔的。在亚洲,只要哪个地区有可能,北京就将会在那个地区谋求霸权地位,但不会象过去那样凭冲动来进行控制,至少在今后几年内,在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可能更加依赖谈判方式。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12.0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