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每日新闻》连载文章《二十五岁的新中国》 [1974年10月]

  

  日《每日新闻》连载文章《二十五岁的新中国》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九月二十八日刊登总题为《二十五岁的新中国》的连载文章的第三篇《工业化的漫长道路,对“十亿”人的粮食自给也满怀信心》,作者是该报驻香港记者山本展,摘要如下:痛苦的后退也是个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不得不数次实行充满痛苦的后退。但是,建国后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现在,新中国已能为八亿之多的人口供应超过二亿五千万吨的粮食,这个事实本身大概可以说是一个令人惊异的伟大事业。农业生产,估计今年又是丰收,好象会成为连续第十三个丰收年。
  
  构成所有工业的基础的钢铁的生产,据报道一九七三年的产量是二千三百万吨,据传今年生产又在顺利地增长。和建国当初比较,这是一百四十余倍的增长。但是,数量还不充分,增加钢铁产量已是今后计划的重点目标。
  
  石油工业所取得的成就是新中国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一九七三年的原油产量据料是五千万吨,有人估计到一九八○年可能达到四亿吨。
  
  在机械工业方面,从前只有极简单的轻工业设备,如今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大型矿山机械、冶金设备、发电装置、石油工业成套设备、农业机械、运输机器、耕作机械、建设机械及其他作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所必需的能力。包括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电子工业等在内,中国取得了足以骄傲地说“已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相当完备的工业体系”的实际成绩。通过文化革命确立经济战略中国到此为止的经济建设曾经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的路程。从新中国成立的一九四九年十月到一九五二年末,是战争和内战带来满身疮痍的经济的恢复期。
  
  一九五三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的全面援助下极度优先地办了重工业,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后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一九五八年起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其特点是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被称为“大跃进”的极端的超高度增长和一九五九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一九六○年中苏经济关系破裂所造成的极度下降。
  
  据说,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于大跃进计划而用一九五八、一九五九两年就完成了。只是,自然灾害再加上苏联废除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后撤走了全体技术人员,强烈地冲击了中国经济,到头来,第二个五年计划在一九六○年就提前停止执行了。以后到一九六五年为止,被称为“调整期”,重整了大跃进、大灾害引起混乱的经济。
  
  但是,这个期间确立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建设战略:“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自力更生为支柱”。也可以说,由于中国经济已设法摆脱依靠苏联,下决心把市场转变到西方去,所以中国经济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一九六六年起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在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九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个政治大动荡的局面下,生产停滞了。管理体制发生了混乱。一九七一年左右,生产开始上升,进入一九七一年起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以后,仍一直保持了这个上升的趋势。如何开展对外合作?关于文化大革命以后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的概念是,“依靠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进行经济建设”。可以认为,在建国后经过文化大革命直到目前这个过程里种种尝试上的错误帮助了这个概念的确立。
  
  但是,为使已经成长到目前地步的中国经济进一步飞跃,在技术交流和金融关系两方面同先进国家加强关系是好处很大的。如何处理在自力更生范围内同外国的经济合作,可能成为估算今后经济增长速度上的重要之点。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10.0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