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卖新闻》社论:《迎接建国二十五周年的中国》
[1974年10月]
日《读卖新闻》社论:《迎接建国二十五周年的中国》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一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迎接建国二十五周年的中国》,摘要如下:
十月一日,中国在批林批孔运动的高潮中迎来了建国二十五周年这一值得纪念的国庆节。在这四分之一世纪中,中国一直持续了同苏联对立相联系的、围绕社会主义革命路线的严峻的斗争。但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主席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条路线已经稳定,就是发生了林彪事件,也没有动摇。执行毛泽东路线的中国,通过“自力更生”的建设,打破了美苏的“遏制”,还作为第三个大国,恢复了在国际政治方面的权力。
现在正在进行着的批林批孔运动可以说是一场思想革命,就是揪住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追溯到两千几百年前孔子的儒教思想,作为到林彪事件为止的党内一系列反对毛泽东路线的根源而予以批判。可以说是企图推开历史的沉重压力的宏伟试验,是有集毛泽东思想之大成的意义的运动。
毛泽东路线的特点,可以说是在于重视人的思想。中国认为“制度有决定意义,但不是万能的”,主张运用制度的人的思想比制度本身重要,从而同以制度为主体的苏联对立起来。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通过大规模的动员群众和实践,反复进行了思想的教育、改造和革命运动。通过群众路线,推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继续革命,从而使新的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也可以称作“思想第一主义”的毛泽东路线的基础是“阶级斗争不灭论”,同苏联路线——即宣布阶级消灭、向全民国家过渡,放弃思想革命的“生产力第一主义”形成了根本对立。这种对立反映在中国的路线斗争中。批林批孔运动,是为了使文化革命更加彻底,发展成为中国群众意识本身的革命,可以说是要摆脱儒教传统的“对历史的挑战”。
中国的“新的道路”将成为第三世界的重要先例。
毛泽东路线的特点有:第一是自力更生路线,第二是群众路线,第三是根据实际与需要进行教育、培养、研究和知识青年下放等。
如果没有卓越的领导人,要学习中国的经验,肯定是困难的。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经验将给予第三世界以重要教训和指针。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10.04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