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西德《经济周报》刊登阿勒文章《北京之行是有收获和印象深刻的》 [1974年09月]

  

  西德《经济周报》刊登阿勒文章《北京之行是有收获和印象深刻的》
  
  【本刊讯】西德《经济周报》九月六日一期刊登西德社会民主党议员、前政府发言人阿勒斯的一篇题为《北京之行是有收获、有益和印象深刻的》的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邀请德国重要的政治家恰如其分地维护着它同联邦共和国的关系。继施罗德、谢尔和根舍之后,现在基督教民主联盟联邦主席科尔去长城旅行。一九七五年复活节时联邦总理将访问北京,这同在此之前的莫斯科之行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此期间,由克劳斯·多纳尼率领的议员代表团将在从东京参加会议返回的旅程中在中国首都停留。施特劳斯何时前往,现在尚未决定。他受到邀请,但是他宁愿单独地而不是作为科尔的伴随者到那里去。
  
  对这位美因茨的州总理科尔(他一直是反对党的总理候选人的第一继承人)来说,他的北京之行的时间是有利的。这次旅行安排在黑森、巴伐利亚竞选的热烈阶段开始之时和来因兰—法尔茨三月举行竞选之时,使他成为对外政策的注意中心。
  
  早在勃兰特还是联邦总理时,中国人就已邀请了科尔。这个邀请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示威的性质。因为北京从未掩饰过这样的看法,即勃兰特、谢尔和巴尔对苏联都太轻信、太愿意让步。因此,反对党的政治家特别受到欢迎,总理的更迭也是受到欢迎的。
  
  与红色中国的国务活动家的会谈,对德国的政治家来说是特别有益的。因为他们在北京听到的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分析,使人们想起阿登纳时代,在欧洲和美国只还有很少的人同意这种分析。这种分析也几乎不能用到德国政策上。但是中国的设想一定是令人深思的,不会不给人留下印象。
  
  苏联问题是中国考虑问题的中心。其次是超级大国的霸权问题。但北京对苏联可能进行侵略的忧虑显然小得多了。在那儿人们更多地指出,尽管苏联在沿苏中边界增加了部队,但莫斯科威胁的重点仍然在欧洲。西欧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争夺最厉害的地区。得到或是丢掉西欧将最后决定谁能统治世界。也绝不能排除这种争夺可能会发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出于这些原因,中国人警告人们不要对持久的缓和抱有幻想。他们对莫斯科抱的怀疑十分严重,以至认为苏联的缓和政策是一个纯粹策略的花招,为的是使西欧人感到安全,使他们放松自己的防务努力。而北约维持自己的军事实力、停止一切有助于增强苏联力量的事情则是适宜的。但是,北京同时也警告防止超级大国在世界上独裁。中国人把世界分成三类:美苏属第一类,西欧工业国和日本属第二类,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属第三类。按照中国人的概念,第二类应同第三类结盟,以便对付莫斯科和华盛顿的霸权要求。这样,这些国家就能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且在原料短缺和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也能继续自己的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人自己同俄国人交往的历史经验,德国的东方条约属“不平等、不公正的条约”一类。这些条约只不过是专供维持德国分裂的不合理状况,这种分裂终久不会有任何好结果。
  
  尽管这个音调今天在德国人听起来感到很陌生,但是它有助于一再对波恩的对外政策进行可取的考验。仅仅出自这一原因,去北京访问便也是有益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9.0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