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日本《潮》月刊载池田大作访问记 [1974年08月]

  

  日本《潮》月刊载池田大作访问记
  
  《在日本与中国之间架起的“金桥”》
  
  【本刊讯】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五月间访问了中国。日本《潮》月刊八月号登载该刊记者对池田大作的访问记,题为《在日本与中国之间架起的“金桥”——结束友好与和平的旅行》,摘要如下:
  
  问:你走访了中国各地,同中国人民政府的有关人士见了面,你对中国有什么样的看法?请你先谈谈这一点。
  
  答:我认为,建立“由线到面”的关系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这次是首次访问中国。我早就强调,日中的和平友好是为两国人民,并且是为亚洲进而世界的和平所不可缺少的,是重要的,是大纲。
  
  我这次回来更加强了这种信念。可以肯定,就是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超越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不同,相互加深各自的立场和文化特点的理解,确立起和平友好的关系肯定是可能的。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源泉”。在地理上,不言而喻是邻国。如果不能同享受其无限的文化恩惠的邻居保持友好关系,那么其责任完全在于不能保持的这一方面。
  
  当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着复杂的因素,恐怕一朝一夕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俗话说“相互友好”是很重要的。然而,在此我有很多忧虑的地方。
  
  这就是日本人的性格有着易热易冷这样一种素质。中国极为重视一个一个地积累。单纯的感情上的友好,勿宁说,一时的信任关系也会发生大的逆转,有可能重新产生难以消除的互不信任的鸿沟。
  
  问:从去年年底开始开展了“批林批孔”运动。你是否得到了了解实际情况的机会。
  
  答:根据我自己的判断,我认为不应该把“批林批孔”看成是同“文化大革命”性质完全不同的另外的运动。批林批孔是文化大革命的延长。
  
  一场革命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就容易出现满足于已经建立的组织,觉得再没有什么变革的必要这样一种倾向。我认为,为了打破这种倾向现在才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
  
  中国现在仍然在坚持“不断革命”、“继续革命”。路过大街,到处都可以看到“批林批孔”的大字报和文章。
  
  但是,这决不是以特定的林彪这一个人为对象的,勿宁说,应该把它看作是群众中存在的思想的变革。我觉得,“批林”同批判孔子结合起来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问:会长的教育精神具体地可归结为创价大学的办学精神。同北京大学的交流等问题是怎样会谈的?
  
  答:北京大学今天可说是世界大学的焦点。在那里,正在进行非常独特的教育试验。
  
  讨论了教育方针、教育方法、招生方法、考试制度等问题,我深深感到“为了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明确,而且想彻底进行下去。
  
  北京大学正在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目标下进行教育革命,对此我得到了深刻的理解。
  
  问:请你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宗教情况的感想,特别是有没有“信教的自由”?
  
  答:解放后,“信教的自由”也有得到宪法的保障和受国家保护的一面,但是,似乎可以认为,一般的看法是,从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不信宗教,宗教是唯心论,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阶级矛盾的消亡而自然地消亡。
  
  的确,在宗教中有不少唯心的、迷信的、脱离现实的鸦片似的东西。尤其是在中国,宗教起了为少数统治阶级进行统治而无条件地寻找合理根据,在人民群众中培植自暴自弃的心情和剥夺变革的动力的作用,这是不能否认的。而且,还可以看到外国的侵略与宗教相勾结的情况。
  
  在回顾这样的历史事实的时候,对于这个国家的人们今天对宗教一般来说都持否定的态度这一点就易于理解了。因为我们也一直在开展与唯心的、脱离现实的、忘记民众生活的宗教决裂的运动。如果在遥远的将来,中国民众接受宗教的话,那么,这种宗教将和历来的呈现黑暗形象的宗教完全不同,将是造就“为人民服务”的人材和充满创造民众文化的动力的宗教。
  
  问:中国在今后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要设法扩大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不管愿意与否曾在思想、风俗和习惯上实现了“西欧化”。在中国,这是不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问题?
  
  答:中国想平衡地发展经济。可以认为是采用始终以农业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发展工业这种方式,在工业化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中国想首先以农业为基础,确保充足的粮食,然后,自力更生扎扎实实地发展工业。
  
  我认为,在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中,在重新改变为重视农业的方向的情况下,中国的这个发展方向给予了很多重要的启示。
  
  另外,日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断地倾向西欧,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基础,就连“文化的精髓”也在消失,这种状况令人可悲。我认为,在中国不大可能发生象日本以明治维新为转机所实行的那种乱七八糟的“西欧化”。
  
  问:可以认为,关于创价学会的一切活动的基本原则都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的。请你务必谈谈中国方面是如何谈论这一点的。
  
  答:我自己曾多次说过中国不是侵略势力。我在北京参观了大栅栏的地下防空洞。
  
  挖这条地道的人们说,“我们是为了保卫自己而挖的,绝对不干侵略别国的事。”我认为,这一点至少在现在的领导人健在和国内情况不发生很大变化时,是可以相信的。
  
  我们已确认,无论从历史的传统来看,还是从本质上来说,中国都不是侵略的民族;同时,中国的基本态度是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社会制度、结构,都由那个国家的成员——人民来选择,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问:关于中国的家庭你获得了什么印象?特别是老年人问题怎样?
  
  答:建设新中国的精神力量来自于中国的未来要由自己的双手来建成这种朝气蓬勃的气概。家庭也充满着这种气氛,并且作为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的“一个单位”一直在承担着创造前途的责任。一般地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轻视“家庭”的,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在“老年人问题”上,老年人作为建设新中国有功的人而受到重视,退休后仍有领取百分之七十的工资的保证,过着安定的生活。
  
  问:对中国的少年男女和青年学生的面貌有何感想?
  
  答:我想可以说,中国青少年的面貌是充满着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自己的新国家的气概的。
  
  特别是少年男女们的炯炯目光、红润面庞,都不折不扣地符合“未来的希望”这句话的含义。
  
  使人感到,现代中国,延安时期的老干部不多了,似乎正在倾注全力造就下一代,这在老中青三结合等方面显著地表现出来。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这个三结合如何理想地推行,尤其是“青”的一代如何不辜负老前辈的期望健康成长。因而使人强烈感到,中国正在以毛泽东主席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进行“教育”,全力以赴地造就下一代接班人。
  
  总之,中国青少年们的精神结构是坚强的。每个人都有个性,而在这个个性中却象地下水一样,贯穿着一个哲学。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8.1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