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十年代》月刊文章:《李约瑟教授及其演讲》(待续)
[1974年07月]
香港《七十年代》月刊文章:《李约瑟教授及其演讲》(待续)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六月号刊载戴学新的一篇文章,题为《李约瑟教授及其演讲》,转载如下:
对很多人来说,李约瑟博士已不是一个陌生名字。自一九五四年,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首卷出版以来,大家都公认他是目前国际科学史方面的权威。以后每一卷的出版都广泛地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称许,很多人都在奇怪,以一个在英国土生土长的生物化学家,为什么会对中国古代科技着迷呢?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科技史方面的研究,以现年七十四岁的高龄,仍是精力充沛地预算以十年的时间,去完成中国科技史的最后两卷。大家都不禁会问,他的精神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正如一些人所说,他只是为学术而学术,醉心于中国古代卓越的科技成就那么简单吗?
对于这些问题,在《新科学家》杂志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号的一篇访问里,李约瑟博士自己作出了详尽的解答。首先,李博士指出,他对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兴趣是从小慢慢培养起来的。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在安道耳受教育时的校长桑特生先生。桑先生对历史方面十分重视。此外,对自然科学及工科方面亦不遗余力加以推广,在那里李约瑟学会了如何使用车床,如何绘制蒸气机图表等技术,据说这对他以后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史时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医药及外科手术方面的知识,李约瑟亦是十分丰富,他的父亲是一名麻醉师,李约瑟在假期(因大战时期医药人手缺乏)便要去帮父亲工作。最初他本来是有志做医生的,后来在剑桥大学遇到了著名的生物化学家鹤健士,他便开始沉迷于原子及分子的世界里,结果成为一位出色的生物化学家。他的早期研究项目是化学胚胎学,曾出版了巨著三卷,不过他对历史方面的兴趣亦未尝稍减。在研究之余,亦非常注意生物学史,后来将研究心得出版,成为目前非常著名的《胚胎学史》。
除了在科技及历史方面的兴趣外,李博士并不像其他一些科学家那样将自己封闭于实验室里,不问世事。在三十年代期间,他是激进派科学家之一,极注意科学在社会及政治方面的影响。直至今天,他仍然是主张科学家要关心世界,关心社会。他说:“在这方面,我是始终如一的。虽然我目前只能对时事从旁关心,我是非常愿意在宣言上签上我的名字及捐款,我现在的工作要很花时间,所以不能太过积极。”在一九六八年,在剑桥大学的一个演讲中,他公开地承认,假如他较年青,他一定会参加在美国领事馆外的反越战示威。由此可见,除了学识广博,对历史有兴趣外,李博士还有一颗正义的心。这对我们了解他为什么要写中国科技史一书是有帮助的。对中国的兴趣李约瑟对中国的兴趣始于一九三七年,当时他在剑桥大学接触到一些由中国来进修博士学位的中国科学家。对中国科技,李约瑟当时是一无所知,但在长久接触后,他觉得那些来自中国的科学家跟西方的一样聪明能干。他不禁提出疑问:“既然现代科学是起源于欧洲,那些来自中国,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又怎会跟我们一样呢?”一旦引起兴趣后,李约瑟便开始学习中国语文,对中国科技史展开研究。
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六年间,他受英国政府委托,在重庆从事文化及科学合作工作,这使他有机会在中国各地广泛旅行,搜集有关的中国科技资料。据说在他所藏的中国古籍中,有很多是在重庆的旧书店里贱价购得的。一九四八年回英国,将搜得的材料整理及分析后,便开始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在计划中,举凡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技术,社会背景等无不包括其内。现已出版五卷,最后两卷大约要在一九八四年才可告完成。有人曾问及李博士说:“假如他预早知道这要他花上下半生的全部时间才可以完成,他是否会从事这项工作呢?”他的回答是:虽然他最初亦以为只要写上一本薄薄的书便可解答疑问,但现在却不感到后悔,最感遗憾的是他未能早十年开始这项研究,否则现在全书已可完成。他明确地指出: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有三个主要目的:第一是要知道在现代科技登场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干了些什么?与欧洲及其他文化背景的地区比较起来又怎么样?第二是要知道中国对现代科学方面是否有所贡献。第三是要理解为什么现代科学始于欧洲而不是始于中国。
对于前两个问题,在已出版的五卷《中国科学技术史》已有很详细的解答。他说:根据历年的研究,从第一世纪到十八世纪期间,由中国辗转传到欧洲的重要技术发明,可以很清楚地列举的,已有二十四种以上,其中在中国发明及使用了一千年以上才传到欧洲的有:龙骨车,辗子,冶金吹风机,活塞风箱,风筝,铸铁等等;在中国使用了五百年以上才传到欧洲的有:水碾,独轮车,弩,拱桥,火药,纸,印刷等;在中国用了一百年以后才传到欧洲的机械发明有:活字排印,船尾舵,指南针,火药武器等。其中火药武器,指南针,及活版印刷等对欧洲的影响尤为巨大。欧洲封建制度的衰亡,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的兴起,及所涌现的现代科学技术等,都是跟这些发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中国科技对世界的贡献是无可怀疑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在现代科技登场前的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积聚是远胜西方的。在三十年代期间,很多人以为只有西方社会才有科技,欧洲人是天生地比别人多些聪明才智的。李博士认为有这样想法的人真是愚不可及。他的工作是要纠正一般人的错误观念。
既然中国古代的科技知识是这样优越,那为什么现代科技又只起源于欧洲而不是始于中国呢?这个问题或许在尚未出版的最后两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才可以找到详细的答案。(待续)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7.17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