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社就中马宣布原则同意建交发表评论《对中国外交将产生信心和好影响》
[1974年05月]
时事社就中马宣布原则同意建交发表评论《对中国外交将产生信心和好影响》
【时事社东京五月二十日电】题:对中国外交将产生信心和好影响
香港二十日电:二十日宣布,中国和马来西亚已就建交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这对今后中国推进对亚洲的外交无疑是个光明的因素。中国打算积极地认真对待改善迄今已经搁浅的同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这四个剩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的关系。在有关解放台湾、华侨的动向和苏联向亚洲扩张的活动方面,可以说对中国外交也将产生信心和好影响。
整个东南亚地区有一千六百万华侨,从各个国家来看,马来西亚为三百四十万,泰国为三百八十万,菲律宾为十一万,印度尼西亚为二百七十五万,新加坡为一百四十三万,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占这些华侨的大半。因此,各国同中国建交时最担心的是中国通过华侨加强其影响,在内政方面也会产生不好的反响。
去年国庆节时,中国的邓小平副总理对临时回国的华侨说:“希望华侨同所在国人民友好相处,虚心地学习他们的长处。中国政府赞成华侨取得所在国的国籍。”可以说,这番话直率地反映了中国的华侨政策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造反外交,表明了中国认真地希望改善同拥有华侨问题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关系的意图。
中国姿态的这种变化是实现同马来西亚建交的最大原因,并且是今后将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引向谈判桌的因素。
用不着看日中复交时旅日华侨的事例就可以了解,由于同中国建交,华侨中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由台北倒向北京的雪崩现象。因此,同拥有东南亚国家华侨大半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关系正常化,对中国解放台湾的路线亦是个好材料。看一看华侨均在经济界居于重要地位的亚洲现状就可以说,同马来西亚建交有着与加拿大和法国等欧美国家建交产生的意义所不同的侧面。后者造成了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言力的增强和台湾的没落,而前者则意味台湾从东南亚经济界的后退。对于退出联合国以后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政经分离的台湾来说,这或许是个不小的打击。
另一方面,也不能轻视对苏联向亚洲扩张打进一个楔子的效果。如果正式同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建交,那么不仅可以打破苏联从印度洋到中国海遏制中国的包围圈,而且如果同时改善同印度次大陆国家的关系,亚洲反而也可能排除苏联的影响。对印度进行的地下核试验,中国只批判苏联的政策,似乎可以说,这是反苏体制的长远部署。
承认中国的国家至此达到九十二国。亚洲剩下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联盟四国如果承认中国,其余的就只有韩国、南越等一部分反共国家。同马来西亚建交,可以说是一个导火线,是中国完成亚洲外交的宝贵的一步。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5.2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