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南斯拉夫《对外政策公报》文章:《中国和非洲》 [1974年04月]

  

  南斯拉夫《对外政策公报》文章:《中国和非洲》
  
  【本刊讯】南斯拉夫《对外政策公报》四月十八日以《中国和非洲》为题,刊登南通社记者杜·米克利亚从内罗毕发回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三位非洲总统刚离开中国,另外四位已在收拾行装准备去中国了。如此突出的相互兴趣是否意味着在非洲和中国的关系中出现了某种新的情况?双方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并指出,频繁的访问是由于目前已充分开展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所致。
  
  据指出,中国不断地强调它同发展中国家——它把自己也列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它的一贯的对外政策,这就说明了上述看法。为证实上述方针,中国从一九七○年起,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五亿美元左右的援助。这笔钱有一半是用于二十一个非洲国家的,等于用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接受中国援助最多的撒哈拉以南的国家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中国向这两个国家提供了四亿美元兴建一条从印度洋到产铜地带的铁路,其次是向马里提供了八千八百万美元,向苏丹提供了八千一百万美元,向几内亚提供了六千三百万美元。
  
  此外,坦桑尼亚还直接得到了七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用以开发这个国家南部的丰富的铁矿和煤矿。
  
  中国贷款的大部分是用于那些不需要大量开支而受援国能很快受益的项目。最常见的是农业项目,其目的是借助灌溉设施发展生产(如马里、索马里和几内亚),或者引进新的农作物,大部分是谷物,以便使非洲国家摆脱对单一农作物的依赖(如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几内亚、扎伊尔)。在工业方面,援助项目大部分是兴建纺织厂,或者食品厂,诸如制糖厂、用以生产棕榈油和花生油的榨油厂(如刚果、几内亚、马里、苏丹)。
  
  中国的另一种援助是用于发展地面设施的。在这方面最大的项目是:从达累斯萨拉姆通往赞比亚的产铜地带的铁路,喀麦隆的拉戈多大坝和索马里的一千多公里长的公路。穿过东非国家的“自由”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外项目。
  
  据说,甚至有可能使铁路延伸到同赞比亚的铜矿区构成一个整体的富饶的扎伊尔加丹加省。
  
  中国的援助之所以受到非洲国家的欢迎,不仅仅是由于援助的规模,而且也是由于提供援助的条件。中国的贷款一般说是长期的、无息的或者是最低利息的贷款,而且偿还的期限是有利的。一般来说,中国用商品贷款为地区性项目提供资金。
  
  最后,对非洲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尊重平等,这在他们同其他伙伴的关系中有时是没有的。坦桑尼亚的《每日新闻》报在标题内用了周恩来致尼雷尔的祝酒词中的一段话,周在这段话中号召中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尽可能地“向坦桑尼亚的东道主学习”。可以肯定地说,这番话在非洲国家中会留下印象,因为许多人把非洲国家新生的民族觉悟同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混同起来。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4.29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