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法刊登载马克斯韦尔的文章《莫斯科和北京的边界冲突》(续完) [1974年04月]

  

  法刊登载马克斯韦尔的文章《莫斯科和北京的边界冲突》(续完)
  
  中—苏边界问题的另一个因素是关于沙皇俄国在缔结条约后占领的领土,或者是苏联在过去几世纪中超过条约规定的权利而占领的领土。
  
  沙皇遗产的一个例子是:阿穆尔河及其支流之间的、在俄国一边的一小块土地结雅河,按照归属条约,这小块土地一直是中国的飞地,但是在一九○○年被俄国人吞并了(屠杀了大部分居民,把他们扔进河里)。还有其他一些地区,俄国人由于某种理由目前难以放弃。
  
  中国人的观点十分清楚:“任何一方违犯条约占领另一方的领土,原则上都应该无条件地归还对方,但是双方之间可以在平等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上(……)、根据协商一致的原则,并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利益,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这种立场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同缅甸解决边界问题中就已体现出来。
  
  中国人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观点,同在其他所有边界问题上一样。
  
  苏联的基本观点与印度政府采取非常具有自行破坏性的观点是一致的。俄国人坚持认为,关于中苏边界问题没有争论。对于中国人认为有争议的领土(因为双方都提出要求),俄国人则说毫无疑问是属于他们的,如果不是由条约所确定,至少是由他们叫作“历史进程”的法则所确定的;更有甚者,当他们的占领是最近发生的事,以致不能看作是“历史”事实时,他们就用事实上的占领进行辩护。
  
  一开始谈判,俄国人声明他们只准备“讨论在一些特殊地区确切地划定边界线”,这就明显地意味着只有莫斯科才有权确定哪些地区叫作“需要纠正的边界”。苏联政府一面对中国施加最严重的军事压力,一面又总是把自己说成是中国威胁的受害者,歪曲中国的观点,好象北京的目的是要通过武力重新夺取苏联远东的广大领土。
  
  在周恩来和柯西金一九六九年九月会晤之后不久,苏联军队停止了轰炸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俄国人叫达曼斯基岛),自那时以来,不再有边界小冲突了。但是,局势仍然紧张,这是由于在西段有危险的军事公路交叉地,在东段,当中国人使用边界河流时,苏联大炮挑起了一连串激烈的冲突。自一九六九年以来在北京时断时续进行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自从苏联一九六九年大力加强边界上的力量以来,苏联在中苏边界和中蒙边界上集结军队和导弹有增无已,而中国人在继续加强对付进攻的力量。他们的防务准备工作目前已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他们认为苏联马上发动进攻的危险已经减少。
  
  但是最近,在北京和其它国家首都的俄国人断然否认他们曾有过进攻中国的想法。人们不能忘记,一九六九年苏联不仅有准备武力进攻的种种迹象,甚至去试探美国政府(和兄弟共产党),要它们同意这样做,或至少在发生反对中国战争情况下表示谅解。
  
  如果说一九六九年有充足的证据使华盛顿相信俄国人就要进攻中国的话,如果说苏联在中国边界战略要地进行那样大规模的军事集结,以至于华盛顿可以得出结论说苏联在将来发动“预防性”进攻的条件已经具备的话,那末,中国人在近几年进行这种努力准备抵抗进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执行一九六九年柯西金和周恩来在北京机场会晤时达成协议之后,谈判就陷入了僵局。看来苏联人既拒绝承认存在着任何边界冲突,同时也拒绝任何维持现状的正式协议,拒绝中国提出的双方从边界热点撤退武装力量的建议。象在莫斯科透露的那样,实际上他们提议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或不使用核武器的协议。中国人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们的论据是,如果俄国人不准备采取减少战争危险的实际措施,那么他们在这方面的任何口头表示,虽不说是无用的,至少是可疑的。
  
  这样,中国人在一个时期曾认为是“非常容易解决的”边界问题变成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除非两个政府中的一个就必须改变态度。边界问题是同苏联和中国之间的重大破裂联系在一起的,与其说是破裂,毋宁说是在经过五十年代里短暂的社会主义的谐和插曲之后,又恢复了冲突和不信任的历史态度。
  
  在一九六九年一位著名的苏联评论家说:“我们这个时代,在世界舞台上不可能有真正的第三力量。再没有余地了。那些想成为第三力量的人在历史上来得太晚了。”但是中国走向起世界作用的长征正在加速,俄国人大概感到,只有通过武力,他们才能阻止或扭转他们认为是不能容忍的潮流。(续完)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4.08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