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文章《中国积极开发海底油田》
[1974年01月]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中国积极开发海底油田》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十二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编辑委员鲛岛敬治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积极开发海底油田》,摘要如下:
中国正在加紧开发石油资源。从大庆等大陆部分的已建油田传来了扩大矿区和增加产油量的消息,与此同时,最近特别显著的情况是非常积极地开发海底油田。而且,如果再看一看在主要港口提高装运石油能力的计划正高速度实施的情况,那么,中国对石油的劲头似乎就会自然而然地突出出来。一下子就购买八艘采掘船
十二月初,香港《大公报》援用路透社的消息报道说,丹麦已经谈成了向中国出口八艘海洋采掘船的生意。丹麦达成这笔大宗交易的一个背景是它拥有优秀的电子计算技术和中国赞赏这种技术,于是当机立断成交了。不过,不容否认,对自去年二月尼克松访华以来一直不断谨慎地接近中国的美国国际石油资本来说,这成了一支强烈的刺激剂。因为在开发宇宙方面已经成熟的美国的技术,以和海洋开发直接联系的形式在海底采掘技术方面已达到了世界最高的水平,美国资本家现在想提供这方面的技术。中国表现出了还要大量购买采掘船和技术设备的姿态,所以,随着海底油田的开发从内海的浅海域扩大到大陆架的较深海域,不久,以美中关系的进展为背景,美国技术将作为“明星”登上舞台。
中国的海底油田开发,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期待的海域”,而现在实际上进入采油阶段的是渤海。
这里,众所周知,日中间去年九月成交并于今年四月底交货的采掘船“富士号”已被命名为“渤海二号”,正在工作。人们早已了解,环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内海渤海,最深部分也只有四十米,大部分都比较浅,是二十到三十米。渤海的勘察结束了吗?因此,这样一种推测大概也是成立的,即:既然中国已在渤海上使用从日本进口的“富士号”,那么,中国就可以依靠其技术队伍完全结束在整个渤海的勘察工作,而后进入采油阶段。据从事日中关系的人士透露,现在包括中国造采掘船在内,正在渤海上采油。石油开发公团和三菱重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富士号”在深达五十到六十米的地方也可以使用,所以,看来也充分可能用它来开发山东半岛南侧的黄海海底石油。
另外,人们通过联合国亚远经委会的调查报告了解到,在东海的大陆架下有海底油田。据说,购买比“富士号”还大的性能优良的“第二白龙丸”级采掘设备的谈判现已进入最后阶段。
可以认为,它将用来开发东海,所以,随着丹麦交货,中国的海底石油成为中国石油的主流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不同意“设立特权”
中国石油以开发海底油田为杠杆登上国际舞台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输油管,另一个是港口能力。这不仅仅是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方面的课题,并且,应该说也是和沿岸海上运输方面要求增强国内运输能力相联系的课题。至于敷设输油管,也已和日本之间从今年秋天开始正式进行技术交流了。
还有,港口能力的提高同为让大型油船来停泊而疏浚航道也是不可分割的课题。包括挖泥船在内的各种作业船和运泥船,新造的和半旧的合在一起,今年一年里从日本大约进口了七十艘,现已开始交货。从荷兰也购买了这类船只二十艘。但是,在当前的石油危机中,出现了钢材的减产可能导致一部分新造挖泥船推迟交货的迹象,不过港口码头设备的建设正在顺利进行。诚然,中国尽管购买开发石油资源的装置和设备,却没有改变拒绝联合开发的态度。它始终贯彻了不同意产品分成方式和设立开发进口式的“特权”的原则立场。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1.0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