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评述:《中国军队首脑进行大幅度调动》
[1974年01月]
日报评述:《中国军队首脑进行大幅度调动》
英国《卫报》评论《中国党对枪的控制是牢固的》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三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二日发的一条消息,题目是《中国军队首脑进行大幅度的调动》,摘要如下: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二日通过北京电台和《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的大调动情况。这次人事调动是大幅度的,它涉及到大军区的最高干部二十七人。党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分配到接近中苏边境的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军队的元老人物——陈锡联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各大军区的政治委员,都派去了十大选出的党的最高干部,从而加强了党的领导,肃清了林彪色彩。
这次人事调动的特征如下:一、全国十一个大军区中除昆明军区外,所有的大军区司令员都调换了;二、调换的十个大军区的司令员中,有七人是从其他大军区司令员转任的,或者是相互调换的,新人较少;三、调动的二十七个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中二十四人在十大被选为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由此可见,这是为了今后加强对军区的党的一元化领导;四、尤其是加强和扩充了政委。各大军区,包括边境地区的新疆、昆明、广州和首都——北京,以及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武汉、济南等军区,除配备第一政委外,还配备了第二政委,谋求加强政委的一元化领导。
值得注目的是,把文化大革命以后跃进的军队干部、党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分配在据传苏联陈兵三十万的中苏边境附近的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从而建立了与中苏对峙相适应的体制。前沈阳军区司令员、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现役的大人物陈锡联转到首都北京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到广州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这也是引人注目的。
在政治委员方面,纯属党的工作者、文化大革命以后抬头的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担任了北京军区的第一政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德担任第二政委,这就使首都的军队体制加强了党的领导色彩。为此,人们认为这次人事调动,是毛泽东主席亲自进行的。今年两报一刊新年献词强调“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缔造和指挥的”。
但,这次军队的人事调动丝毫也没有提到军队最高干部——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这方面的人事现在还未定下来。有一种占上风的看法是,可能在预定于近期内召开的四届人大公布。另外,人们认为,军队内部的政治方面的最高负责人——总政治部主任,这次也没有提到,估计今后仍由李德生担任,并兼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一月三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吉田二日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中国对军区司令员进行大幅度调动,加强批林整风和对苏战略》,摘要如下:
中国军队内部这样大幅度的调动,是建国以来所罕见的,其最大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军民团结,(要全国人民和全军)进一步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
如从当前的政策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有下述三点:一、深入进行“批林整风”运动;二、加强对苏战略体制;三、把近期内召开的四届人大的展望大大地具体化了。
这次大调动的焦点,可以说,是进一步推进军民团结一致,把“批林整风”运动进行到底。十大以后,(中国)一直号召全国人民警惕“社会帝国主义的突然袭击”,并为此进行了战备,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明确地表明,中国认为这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最大问题,把对苏战略也考虑了进去。
【本刊讯】英国《卫报》一月三日刊登约翰·吉廷斯的一篇评论,标题是《中国党对枪的控制是牢固的》,摘要如下:
北京已宣布中国军队领导的一次大改组,它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司令员的职务已对调。这种变动似乎是打算表明、而且确实十分令人信服地表明,党是牢牢控制着枪的。
最值得注意的变动是李德生(党的五位副主席之一、武装部队政治部主任)指挥靠近苏联边界的重要军区沈阳军区。
另一名政治局委员陈锡联则朝着相反的方向从沈阳调到了首都,他在那里成了北京军区的司令员。自从毛泽东三年前亲自赶走一个亲林彪的司令员之后,北京军区司令员的职位一直是正式空着的,虽然李德生大概是实际负责的。
在对调中,还有一名政治局委员许世友从南京南调到了广州。另外两个对调涉及(东部的)济南军区和(中部的)武汉军区的司令员,以及(西北的)兰州军区和(台湾对面的)福州军区的司令员。
这次变动的消息是在相当于新年授勋名单的中国人的做法中传出的——这就是参加北京和各省的新年庆祝活动的人员名单,这个名单在不加大肆宣扬的情况下让每个人都知道谁担任什么职务以及他在什么地方。在各军事级别涉及的总人数有二十多人。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1.0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