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工商部长费尔南多·曼弗雷多访华报告
[1974年01月]
巴拿马工商部长费尔南多·曼弗雷多访华报告
《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历》(续完)
各公社取得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正把一些公社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介绍到较落后的公社去。社员亲自采用那些好经验。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大寨,因此,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教导。
“红星”人民公社有六万五千人,一万七千户。在六万五千人中,有三万一千劳动力。生产的数量和品种都由国家根据总的生产计划规定。
这个公社有一个发电站和一个生产农业用品(肥料、杀菌剂、杀虫剂)的工厂。家家都住砖房,有电灯。房子小,但可满足居住的基本需要。炕是用砖砌的,下面有一炕道,冬天可以烧火取暖。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子,有一口手压的井,一个小菜园,一些关起来的母鸡和两口猪。一切都是干干净净的。
这个公社有小学校、医务所和供销社。孩子们有三种语言可以学习。我们参观了一个学校,在那儿,孩子们正在学习西班牙语。
根据毛主席的自给自足的教导,和中小工厂及手工艺作坊中的情况一样,也生产配件,制造机器和更新现有的机器。
每周工余时间,劳动者和在工厂一样集中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讨论国内外大事。目的是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节约观念
中国人很懂得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中国没有“废物”这个词。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讲下述一些观感:
(一)在“红星”人民公社我看到了两层的厕所,上层供人们解手使用,下层储存粪便。积累多了粪便,就用小车运走,经过加工消灭寄生虫和处理,当肥料使用。
(二)在北京,使用很多用马拉的车,有一些骑自行车的青年,在车两旁挂两个大筐,用铲子拾粪,以便做肥料用。
(三)自行车代替汽车,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和昂贵的金属的消耗,由于在公社里人们住的地方离劳动的地方很近,工厂也是如此,所以不需要走很远的路。
(四)在家里只有必需的东西。
(五)在上海我们问我们的一个主人,这个城市由于工厂和船只的集中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他告诉我们说,环境污染问题是企图遏制工业发展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一项发明。空中的微粒可以回收和再利用,他们正在那样做。
中国人民在现在他们生活的制度内似乎很幸福,对未来抱有信心。中国人民看来对他们所生活的制度感到幸福并且相信未来
幸福是难以衡量的,但是有一种看得见的外表使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就是笑容。
我们在大街上、在商店里、在骑自行车的人群中、在工厂、在车间、在旅馆、在所有的地方,都看到中国人在微笑。
我们同所有人交谈时,都听到以下的回答:
(一)革命以后,我们改善多了。
(二)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三)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我们会达到目的。
中国人民有哪些愿望,有哪些动力在激励着他们?
(一)要恢复自己的声望;要人们重新把自己看作是有教养的、文明的人民。
(二)摆脱一切压迫;消灭地主剥削者和过去的不公平状态。
(三)改善生活水平,不再忍饥挨饿,不再衣不蔽体,不再把孩子送人以免看到他们饿死。
这种情况,当政的党非常清楚,因此,这就成了它的目标。
要想了解中国人民何以在与我们不同的尺度下生活得很幸福,怎样行动有纪律,为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己在参加创建新中国的努力,那就必须读一读毛主席的教导。
中国人很熟悉这些教导,因为他们还在学校里、在党开会的会场、在广播中、在政府出版的报纸和杂志上进行学习。
谁读到毛主席的教导,都会发现这些教导是有巨大实用意义的:它们已成为中国人民生活各个领域中指导一切行动的前提、宗旨、目的和政策。一个西方人在中国的生活
方式下感觉如何呢
我回国之后,最常见的问题是,在中国生活,我是否感到愉快?我的回答还是一样,就是说,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作出负责的回答。但是,我已经给你们讲述了我在北京有过一次非常有兴趣的经历。
一个兄弟国家一位杰出的大使对我说,当他完成在中国的官方使命之后,他将留在中国住下来。他的女儿都在公共学校上学,因为他希望她们学会中国的习惯。他对我说,对他来说,中国的社会就是他的理想:尽管生活很俭朴,而且有某些物质上的限制,但是对他来说,精神价值更重要。他说,他希望他的女儿在那种环境中成长,那里对妇女很尊重,那里可以上街而不会遭遇意外,那里没有毒品和娼妓的引诱。
必然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人中没有意见分歧,所有的人都非常乐意接受他们国家的这种生活方式。答案很简单,这是二十四年进行有效的学说教育的结果。
当有人要我扼要地谈谈中国之行时,现在我想用我在这里讲过的两句话作一结论。
(一)每个国家都应该制定能同本国的现实,同本国发展的潜力和限制,同本国的文化程度和人民的渴望更好适应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制度,以便争取达到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尊严地生活的目的。
(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把领导人的质量和能力,把他们执行计划的效率,把良好的组织,所实行的教育,合适的思想主张,能够作出创造发明的才能和所积累的技术知识的质量和数量、而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在人民中间激起的推动所有人坚决而热情地参加行动、准备在为发展而进行的巨大努力中作出必要牺牲的那种动力,统统都结合在一起。(续完)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4.01.06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