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载文谈我出版《参考消息》的作用
[1973年12月]
港报载文谈我出版《参考消息》的作用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于今年四月刊登刘季伯的一篇文章,谈我出版发行《参考消息》的意义和作用,摘要如下:
一位老朋友,最近在赴柴湾的途中,恰好跟我坐在一辆车上,谈起了我近来所写的一些通讯报道。他说,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对内地的文化活动很不了解,别有用心者甚至今天还在说“大陆实行愚民政策”,事实是否如此,希望我就实际观感所及,说一下这个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近两年我先后去内地三次,一次是长沙和韶山,另一次是厦门,再就是今春的福州之行。去长沙的时间连来回旅程只有一星期,来去匆匆,自然可谈之事较少。在厦门和在福州两地,各逗留了近一个月。接触的方面比较广,也比较不拘形式和随便。因此,看到的东西也比较多,比较深入。由于个人是个“报纸佬”,又对文化有点兴趣。因此,在新闻方面,也积累了一些见闻。
这里,要谈一下《参考消息》。这是中国今天发行很广的一份日报。各地的邮电机构都可代订。没有零售。前两年我国留美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从北京回到美国之后,曾在纽约市发表演讲,说《参考消息》销数大约在五百万份上下。它的消息范围之广,不亚于《纽约时报》,这个论断是相当公平和客观的。不过讲到销数,目前可能不止日销五百万份了。据我个人的观感,它至少具备下列四个特点:
一、力求同一新闻报道全面,避免片面和割裂。看问题要全面,力戒片面,这已形成了近年来新中国的新风气。毛主席在很多场所强调调查研究,强调处理问题要有全面观点,要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他常喜欢用“反面教材”四字,来对待敌对的言论和行动。正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一倡导、在全中国各阶层人中间,已经发生了极大的精神作用。你可以看到今天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把握了这一精神武器,在处理问题上多能采取全面观点。这种精神面貌,在文化革命以来,表现得更加突出。依我个人理解:《参考消息》最能体现出这种新风尚。它在报道一个重要国际问题时,不但报道它的正面,也报道它的反面。比如“孟加拉国”尽管北京迄今都未予承认。但在去春,《参考消息》登了很多国家承认它的消息。内地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解放日报》和各省的地方报纸,它们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和政府的施政以及鼓动生产。希望人民通过这些报纸,了解党的政策及政府的施政情况、特别是希望这些报纸对读者起鼓舞和教育的作用。因此,象美元贬值这类消息,跟内地广大人民的生活毫无关系;所以,就不必浪费篇幅。但这一消息对一部分留心国际事务、特别是财经方面工作者仍有知道的必要,所以,由《参考消息》来负起这个报道责任。
记得前几年美国太空人登陆月球,香港曾有人大发议论,说这么一件大事,大陆人竟蒙在鼓里。事实并非这样,大陆的人都知道人类已登上月球。从何处知道呢,从《参考消息》。据内地的人说:《参考消息》不但登了美国太空人登陆月球消息,而且大版杀出,登得很详细。前些年,这里有些摇笔杆的人,总是一口咬定:共产党实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直到今天仍有人相信这种妄论。老实说,据我的实地观察:人民知道政府每一动向,没有比今天更普遍了。对内说:党和政府的每一政策,每一措施,从中央到地方,乃至每一个偏僻角落,人民都清清楚楚知道。对外说:国际上每一件大事的发生,人民都知道。所以,你跟内地各阶层接触,他们对国内外事情了解之多,往往会大出你的意外。他们的见闻如此之广,主要来自文件学习以及报纸和广播这些新闻媒介。特别是《参考消息》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二、《参考消息》绝大部分使用外电。连标题也多数根据原电报道的重点所在,加上客观的标题。还有一点要特别指出:就是外电的翻译一般都根据原文忠实地译出,不随便改变原电的用字和称呼(因为它不对外)。例如报道南越的消息,外电基于他们的立场,一般都用“阮文绍总统”,报道越南南方,报道都是用“越共”,译文都照原电译登,不加括弧。
三、《参考消息》除用外电新闻外,也经常刊登一些译文和报道性文章。特别是时常转载香港报刊文章。转载文章不问报纸立场的左或右抑或中立。只看文章是否言之有物,是否能说明某一阶段的形势或某一个问题。就记忆所及,香港不少报纸的专栏文章不时受到转载。转载这些文章,目的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某一问题。新中国极其重视“知己知彼”。只有了解全面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新中国在各方面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在外交方面的辉煌胜利,跟这种全面了解问题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大有关系。
四、《参考消息》有固定的篇幅,报道世界各国的科技新闻,取材广泛,只要刊的科技成就有价值,值得大家知道。除上述四个特点之外,《参考消息》只有一样不报道,那就是内容黄色的新闻不报道。黄色新闻只会在读者心理上产生不健康的影响,从而起着“诲淫诲盗”的坏作用,而影响社会的风气,这样的新闻政策是完全合理的。今天,大家公认中国的社会风气最好,我看跟新闻政策很有关系。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12.29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