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

字号:        

香港《七十年代》译载安德逊的文章 [1973年12月]

  

  香港《七十年代》译载安德逊的文章
  
  《在华盛顿的中国联络处》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杂志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号摘译刊登美国专栏作家J·安德逊的一篇文章,题为《在华盛顿的中国联络处》,转载如下:
  
  经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互不信任及非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华盛顿成立了外交联络处。每一个与他们有过交往的人——上至国务卿基辛格,下至五月花饭店的女服务员,都说他们是城里顶尖的好人。
  
  基辛格与联络处的黄镇主任有过数次的接触。黄镇与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又有直接的专线联络。在这些机密的会议中,黄镇总是带着轻松的微笑及机敏的反应,处处都表现着热诚。美国外交部基层的外交官员们也一致称赞,他们受到同样谦恭友善的接待。
  
  五月花饭店是中国联络处的所在地,饭店特别装修,专供他们的需要,那儿的经理说这些从北京来的客人是他们前所未见的好房客。那儿的男女服务员也都异口同声的赞同。为了表示感谢他们的服务,这些中国人常常送给他们一些小纪念品,小礼物。
  
  一个饭店的工作人员曾这么对我说:“那都是些小东西,就如一把折扇啦,一幅画啦。但这表示他们对我们的关怀,他们真好。”
  
  为了避免有不愉快的事情会发生,美国政府特别派了秘密保安人员去保护这些中国人。一般外交使节只有国务院保安人员去保护他们。
  
  一个保安人员告诉我说:“起初我们真以为这会是一份困难的任务,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任何麻烦。他们表现得跟普通人一样,不过他们绝不忘记我们这班保安人员。有一晚,他们特地请我们吃饭,为了感谢我们的照顾。”
  
  那些接送他们到各处来往的司机们也得到同样的关心。比方说,当这些中国人到外边吃饭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安排司机们的吃饭问题。一个饭馆经理说:“第一回我们忘了,现在这些中国人每次都要嘱咐我们一定要招呼司机们。”
  
  在整个华盛顿,到处都可以听到这些同样的故事。
  
  华盛顿的地下火车,是美国一件最大的公共工程,那儿的工人们常见到这些中国人在饭店门前的地道边有趣的观看,双方都以微笑及招手表示友善。
  
  中国联络处的成立,是尼克松总统一九七二年访北京的成果。本来是有困难存在的,但经中美双方人民的努力及热诚,这些困难被消除了,并且能使这些中国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尼克松总统未访中国以前,他为了要准备适应中国的口味,曾经到离白宫不远的一家饭店去吃饭,因为他认为那是挺具代表性的东方食谱。当这些中国人来到五月花饭店落榻时,经理为了使这些贵宾得到总统同样的款待,就把这家饭店的大师傅给借请过来了。
  
  谁知这样的安排并不象预料那么好,那位大师傅原来只会做波利尼西亚式的中国菜,跟真正的中国菜可有天地之别了。这些中国人也就开始觉得难以吃饱,并想家啦。幸亏后来与在三英里以外的燕京楼取得联络,也就开始了华盛顿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卖生意。燕京楼答应包办中国联络处的中饭及晚饭,每天按时送到五月花饭店特备的餐厅开饭。
  
  “开始我们有一些困难。”燕京楼的周(译音)经理说:“我们本想在五月花饭店开灶,但是他们没有应用的器皿,我们只好在餐馆做好,然后送去。这样就得找最快最近的路,使饭菜趁热能送到五月花的餐厅里。先说汤就给我们麻烦啦,青菜本来是炒得恰到好处,但端上桌时已经老了黄了。现在我们改变了做法,青菜只烧到半熟,到吃的时候就恰恰好。”
  
  这些中国人都是北方人,吃惯了北京的口味,他们喜欢吃新鲜青菜,炒肉不要加辣、水果或果汁。周经理说:“我们费了些时候才摸清他们的口味,幸亏我们有位北方厨子。”这些中国人也慢慢的爱上了大苏比克湾的青壳螃蟹,他们喜欢清蒸,而并不欣赏玛利兰的浓味烹调,即使在这个缺货的时节,这些中国人仍能每周享受一次这风味绝美的海鲜。
  
  然而,最难解决的问题并不在烹调技术上,而在外交关系上。中国的外交人士发觉他们与他们的对手国民党人落在同样的外交圈子里。直到现在国民党仍然坚称中国为“毛共匪帮”。只要国民党一天不离开这里,中国也就一天不让步,绝对拒绝成立大使馆。
  
  对这个问题暂时解决的办法,唯有使中共及国民党的外交人员分开,没有碰面的机会,他们从不被同时邀请到任何的场合。在华侨社会里,情况倒很简单,比方说燕京楼吧,一向都是台湾来的外交使节聚会的地方。现在国民党人联合抵制他们。但是周经理说:“我想我们丢了国民党的生意,也早就被大陆来的中国人给补回来啦!”周经理是在台湾生长的,他现在想要看看他的老朋友们,也只能静悄悄的去了。
  
  然而,北京的代表团已经与华侨社会有了非政治性的联系。
  
  虽然他们在外表上有着东方的矜持及风趣,起初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在饭店里他们自己聚在一块,没有什么事好做,也没地方可去。饭店里的办事人为了使得他们自在一点,特别为他们安置了一张乒乓球桌,自此这些中国人就常留在那间房子里,白天在那儿办公,晚上在那儿打乒乓。金副经理说:“起初他们下班后真是没有什么事好做,现在他们玩的挺好。”
  
  最能提高士气的是,许多人的眷属来到了华盛顿。他们也开始购买美国服装(上班时他们是一律穿中山装的)。傍晚他们也到旅馆附近清静的街上逛逛。他们常常会停下来观看地下火车道的修建工人工作。
  
  旅馆里的人也帮助他们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生活的一面,比如在银行开户头,购买汽车等等,这些手续弄得他们头昏脑胀。旅馆的经理人替银行及汽车商们安排在这些中国人的办公室内谈生意。房产的交易倒是慢慢才谈妥的。经过数星期的调查研究,他们终于在有名的林荫盖顶的麻省大道上(也被称为使馆街)买下了两所相当宽敞而美观的房子。
  
  虽然现在联络处的成员,连家属、厨师、司机等等包括在内,还不到四十人,但相信他们将不断增加。本来他们计划买下一间有一百个房间的旅馆,第一个被他们看中的就是水门大厦对面的霍华德·约翰逊旅店,这也就是水门事件中窃听民主党竞选总部收音设备的控制的所在地。但是旅店主人拒绝出售。另一个旅馆想捞这笔生意,但中国人嫌它太破旧,也就不想买。华盛顿地区规划委员会最近同意中国联络处在温莎公园饭店设立办事处。
  
  现在这些中国人在外交圈子里也比较活跃了,即使是那些顽固的外交人士也开始发现他们与中国人来往并没有什么困难。“这些中国人虽然是华盛顿的新客,”一个外交人员跟我们说,“但是他们可真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也常常请客,有时在他们住的旅馆里,有时在燕京楼。请客的形式是中国传统的方式。一个客人告诉我们说:“在他们的宴会里,只见西方人士手里拿着酒杯到处站着谈话,然后就在侃侃而谈中大吃一顿。吃完饭后,宴会也就结束啦。”
  
  中国联络处的人员来到了华盛顿,意外地,他们并没有引起任何的骚动。看样子他们是会在这儿呆下去的。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12.11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