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每日新闻》文章:《日中复交一周年》
[1973年10月]
日《每日新闻》文章:《日中复交一周年》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九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以《日中复交一周年》为总题,刊登三篇文章,摘要如下:扎扎实实的成果——安东谦
清算了我因同“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漫长而黑暗的过去,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到二十九日将满一周年。在这一年当中,我国出现的爆炸性的中国热虽然已经过去,但日中两国的关系扎扎实实地前进了。当日中邦交正常化一周年之际,我们对日中复交对我国和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课题进行了研究。
回顾复交后的一年,可以指出在下述几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复交后的日中关系;(二)对我国外交的影响;(三)在国内引起的反响。周总理也表示满意
十二日回到国内的驻华大使小川,就日中复交一年说:“日中之间扩大了人员交流,贸易也有了增加,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他还说:在回国前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时,周总理也说:“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对日中关系感到满意。”
另外,外务省首脑也说,在这一年,日中两国政府的有关人士在东京、北京以及世界各地进行了接触,并交换了情况。同复交前佐藤内阁搞的“鸭子扒水”(前外相福田语)是霄壤之别。一言以蔽之,可以说,复交后日中政府间的关系,正在缓慢而扎实地前进。访华团超过一百个
民间的日中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复交后,我国访华的代表团达到一百三十四个(截至八月底),其特点是,开始去访问的多是中国的“老朋友”,后来地方自治机构的官员、地方工会和青年组织等的“新朋友”也逐渐增加。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访日代表团,复交后有六十五个。其特点是,有关产业和技术方面的人员较多,有二十八起。因此,政府和民间的交流活动加在一起,可以说日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其次,日中复交后,对我国外交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复交成了改变我国外交的基础。外务省一位干部在谈到复交后的我国外交时说:“象打开了窗子一样,能够进行正常的外交了。”似乎可以说,日中复交为我国推行“自主外交”创造了条件。
外务省干部解释这种情况时说:“由于日中复交,我国对美国的发言权和比重增大了。对苏联也有了对付的措施。特别是对东南亚政策的影响大,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其次,日中复交也是我国实行朝鲜政策和越南政策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田中首相之所以决定十月上旬访苏并同苏联最高首脑就北方领土问题进行谈判,也是因为日中复交起了很大作用。重新受到考验的安全保障体制
由于美中实际上建交和日中复交,由于亚洲已从冷战时代进入“对话”时代,在我国也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重新研究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工作应该列入政治日程。中曾根通产相和自民党的田川诚一等人主张:“应该改变日美安全条约的性质,使其从军事同盟变为友好条约。”似乎可以说,以日中复交为转机,已经开始重新研究我国的安全保障问题。自民党内的对立加深
而且——日中复交后,在我国,作为一种当然的结果,在野党方面在日中问题上对政府的“攻击”减少了。另一方面,自民党内的亲台湾派对政府的攻击却越来越尖锐。对加强日中友好亲善,开始采取破坏行动。自民党的亲中国派议员认为亲台湾派的这种动向是“最后的挣扎”。不过,自民党内的争吵今后也将继续下去。
但是,在今后的日中关系上,将会贯彻“存小异,求大同”这种日中复交的精神。作为历史的潮流来说,日中两国的友好亲善将越来越加强,而且它对世界和平与亚洲的稳定将越来越产生良好的影响。今后的课题——小池唯夫扩大了交流的范围
回顾过去的一年,日中之间交流的范围的确扩大了。政界、财界、体育界和文化界的往来日益频繁。
通过田中首相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访华,结束了日中两国间的“不正常的状态”。似乎可以说,正在忠实地贯彻强调“在日中两国关系史上将打开新的一页”的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两宿三天的长途旅行
但是,在这种日中关系当中,连接日中的“空中桥梁”——日中航空协定,因日台航线的关系而难以签订。如果东京到北京有直飞的班机,那么,只需要三个半小时。在实现邦交正常化一年后的现在,“通往北京的道路”仍然很遥远。是“两宿三天的长途旅行”。中国仍然是“近而远的邻国”。在这条道路上往返了十二次、为日中复交在背后起了很大作用的古井喜实强烈主张:“这种现状不能说是真正的正常化。缔结航空协定方面存在着台湾这个棘手的问题。但是,如果只是袖手旁观,问题就不能解决。政府首脑必须作出某种决断。”原则和现实结合不起来
不言而喻,阻止缔结日中航空协定的最大障碍是台湾问题。政府曾两次派遣分别以外务省亚洲局参事官中江和外务审议官东乡为团长的预备谈判代表团,但因为中国方面所主张的“原则论”同千方百计要维持日台航线的日本方面的“现实论”截然不同,所以遇上了暗礁。这就是现状。执政党的鹰派已在进行抵抗
对中国方面的方案,自民党内亲台湾派议员表示坚决反对。自民党的“日华议员恳谈会”的代表召集人滩尾弘吉说:“在台湾有三千八百名同胞。谁来负责保卫这些人的生命和财产呢?关于航空协定,应该维持日台航线。这是我们的主张。如果处理不当,那就会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他们在监视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等政府首脑的动向。
这些亲台派集团制定了这样的计划:在国会闭幕后,以滩尾为团长,七十多名众、参两院议员将大张旗鼓地访问台湾。似乎可以说,这是旨在牵制缔结日中航空协定的一次大示威。进行坦率的会谈
幸而日中通商协定实际上已经达成协议,只待签署。渔业和海运协定也处于这样的状况:一旦中国方面准备好,就马上进行谈判。如果一个一个地签署写进日中联合声明中的业务协定,那么,日中友好关系就会名符其实地息息相通,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发展到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日中复交已经一年了。“日中友好之船”才刚刚开航。在有台湾问题这个心病的情况下,日中两国的前途并不平坦。日中邦交正常化并不是终点,而是旨在重新构筑两千年的友好关系的起点。当前使日中航空协定圆满地达成协议是重新构筑这种关系的试金石。对世界的影响——驻香港记者中野
从一年的动向来看,亚洲国家并不是同日中复交没有关系,而开始向同中国和解的方面迈步了。从这方面来看,声明的精神正在趋于实现。
亚洲两个大国握手,当然会首先使这一地区发生很大的变化。继日本之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同中国建了交。曾经想同台湾和解来遏制中国的亚太理事会已经解体。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都在试探同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问题,各国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开始扩大人事和经济交流。印度也表示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从大的潮流来说,亚洲国家同日本一样,都在为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亚洲的秩序而迈步前进。东南亚国家踌躇不前
在这股潮流中,似乎有对过去过于疏远拥有八亿人口的中国这种事实进行反省的因素。甚至有这样一种看法:这股潮流对从尼克松总统访华改善了美中关系、中国回到联合国,发展到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亚洲国家象担心赶不上汽车那样,都争先恐后地向中国递送秋波。而且,正如中国同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大国的日本实现关系正常化所象征的那样,推进同文化大革命时截然不同的灵活外交,努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
不过,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虽然已意识到中国的重大影响,基本上认识到有必要同中国改善关系,但是,却仍然没能下决心改善关系。即使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中表现最积极的马来西亚,已经开始的旨在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也停滞不前,年内能否达成协议还是个问题。至于泰国、菲律宾,甚至有这样一种看法:当前的目标不是想按日本方式努力实现邦交正常化,而是想按美国方式来改善对华关系。
乍一看起来,东南亚国家联盟各国对华态度是互相矛盾的,不客气地说,这正是因为强烈地意识到了中国。这些国家国内都拥有很多华侨和反政府分子。因此,在内政不稳定的现阶段还缺乏决定同中国建交的信心。苏联猛烈地进行反击
西方国家对中国回到国际社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苏联起初却保持沉默,不久就进行猛烈的反击。
不过,中国早已料到苏联会对中国进行牵制。
在希望和平共处的国际社会,中苏两国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加紧对抗呢?关于这一点,没有能使人信服的说明。总之,虽然中国在表面上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原则,但把当前攻击的矛头明显地指向苏联。中国还指出:“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遭到了第三世界的强烈反抗,引起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不满。”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不言而喻,中国对田中首相预定十月访苏寄予重大的关心。在田中访苏时,亚洲安全保障和北方领土问题当然要成为议题。中国预见到了这一点,并很快地转向支持日本,它说:苏联那么想缓和世界形势,为什么不归还北方四岛来证明诚意呢。另外,据说日本也从“如果考虑亚洲的安全,日中相互理解就是前提条件”这一立场出发,对不能期望中国参加的亚洲安全保障体制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从正面受到中苏对抗的影响的日本如何对待双方的引诱,无疑是一个难题。
而且,同时可以指出国际社会出现了这样一种新格局:使对抗升级的中苏两国都想同美国进行协调,企图把日本和欧洲拉向自己一边。不言而喻,中国当然不会正式承认三极结构或五极结构这样的强权政治,而是一直表示坚决站在中小国家方面。但是,不可否认,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在这一过程中重视日本和欧洲,推进世界战略这样一种现实外交,正在促进国际社会的多极化。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3.10.02
上一页 本月目录 本年目录 总目录 下一页